修行路上,一定要规避的缺点

2025-07-07 06:12: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观自己,一切恭敬 


我们学佛要真正往内心里学,要内观,帮助自己进步,帮助自己堵漏,千万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我们众生的习气往往就是什么呢?容易看别人的缺点。看到缺点了,就生不起恭敬心,就会轻慢别人、错过圣贤。


我们培养九百九十个好习惯,就是为了最后遇到一位圣贤,但如果前面看到的都是不如法的人,就不容易再生起恭敬心。生不起恭敬,这就是业障,等真正的圣贤来的时候,你也生不起恭敬,那不糟糕了?


图片




 不要把优点变成缺点 


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优点也会变成缺点。比如你有向道的心,你对祖师恭敬,对有道心的人恭敬。但同时就可能会有另外一个隐患——你或许会轻慢那些看似没有德的人,讨厌那些有业障的人。


这叫“缺点”,一定不要犯。如果犯了这个,前面的优点都不足以填补这个缺点的漏洞。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主观上很有道心,未必有多大的功德,这只是凡夫的主观诉求。你有道心的人,跟他没道心的人,差距未必多大。


更何况人还有前生后世,我们觉得自己很有道心,但可能别人前世的修行就超过我们多少倍了。这一世对方表面看没道心,但是有可能他骨头缝里的功德、汗毛孔里的功德都比我们多。


图片


功德是一个客观现象,有道心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我们以为我们有道心,一定功德很大;别人看似没道心,功德就比我们小?不一定的。


所以,千万不要自我感觉很好,哪怕我们就是真正学佛的,也是一个真正学佛的凡夫,也没有多大功德的。别人虽然看似没有道心,大家一起念经,谁会放出光来还不一定的。


为什么?因为别人也没有装模作样,他倒是坦坦荡荡的。佛法很奇特的,以一种直心的状态去念,就有很大力量。我们觉得自己很有道心,有时候反而高不成低不就的。


这也是我想了几十年的事,师父特别点化我,说一个地方经常出车祸,有个人跑到国清寺随意请了几位师父去洒净,后来那里就太平无事了。师父很少专门讲什么的,所以讲的任何一个,我都要放到心里琢磨再琢磨。


师父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到庙里随便喊了几位师父,并不是挑很有道心的人去,就太平无事了。因为佛法是很奥妙的,佛法本身就很伟大。


图片


▲悟公上人法相(1993年于普陀山普济寺)



 精进勇猛,平凡显现 


如果我们真的有道心,主观上刻苦地修行,最后有结果了,是贤圣僧了,这当然很好。但这世界也是很奇妙的,有些人看似没道心,就那样普普通通、自自然然地生活,虽然这本身不是道,但这种从心所欲、放松自在,类似一种近道的状态。


一个很有道心的人,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恰恰也是那样,自然而然地生活。或许你跟他说道,“道”之一字他也不愿闻的。他显现得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但这个“普通”实际上并不普通。


所以,我们现在学佛,首先就要归入一种平淡、平常的状态,要一切恭敬,千万不要轻慢任何人。既要精进勇猛地学,用宝贵的佛法充满我们的心胸,同时也要收敛、要内化,要有平凡的状态,就像我们师父,走到哪儿都能容,像水、像空气一样。




图片



清凉







图片


相关文章
· 对他人的宽容,是送给自己心灵的氧气
· 小暑|夏天的热、冬天的冷,对于觉性来说都是浮尘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第二十九参:参大天神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阇那崛多
· 是自己的问题,不关业障的事|来果老和尚开示
· 为什么守“八关斋戒”不可歌舞倡伎?
· 悟公上人:不生不灭就叫涅槃
· 修行,在“我”处深耕
· 与佛,同一坐处
· 他人对你的态度,是你过去心念的回声仪
· 人生的三种境界,你在哪里?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第二十八参:参正趣菩萨
· 知善恶,才能戒恶修善
· 2025年鄞州区首轮佛教教职人员轮训圆满完成
· 倓虚长老口述:我在观宗寺禅堂怎么用功
· 佛佛祖祖,一个鼻孔出气
· 无常不是绝望,是提醒你:此刻盛开的花更值得珍惜
· 今天,从膝盖说起,告诉你一个生命的诀窍
· 今天,恭迎维摩诘大士圣诞〡佛陀时代第一居士,示现无碍辩才与智慧
· 金粟如来圣诞日 | 在家怎么修行?祂来人间给出最高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