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十
东方无垢妙喜世界
金粟如来圣诞纪念日
金粟如来的名号,人们鲜有耳闻。
但若说起维摩诘大士,
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维摩诘大士
维摩诘
金粟如来
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净名玄论卷二》云:“复有人释云:‘净名、文殊皆往古如来,现为菩萨。如首楞严云:文殊为龙种尊佛;发迹经云:净名即金粟如来。’”
维摩诘是佛世之时著名的在家居士,本地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降生娑婆世界度化众生,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金粟如来化身维摩诘大士,示现在家居士相,协助佛陀教化群生。
后人将维摩诘大士的生日,作为金粟如来的圣诞纪念日。
<01>
在家居士
出世菩萨
维摩诘大士是佛陀时代毗舍离城的长者。他家有妻儿,享尽世间富贵,却持身严谨、乐善好施、具清净戒,并精进修行,善说佛法,深得世尊的敬重。
他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他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法门,并通过虔诚修行,无所住着,终得成就圣果。
大士以出世的胸怀,外现众生相,广行入世菩萨道的利生事业,身为白衣而具沙门的威仪功德。他内心自在,语默动静无不含藏慈悲,他的入世是为使更多的人出世。他游戏神通,具足方便,穿梭于各个阶层、各种场合化导众生,甚至出入声色场所,在酒肆、市衢、淫舍说法度众,令其建立正念正知,以智慧卓越、辩才无碍的神通,辅佐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
大士的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佛陀曾至毗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听闻佛陀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众多菩萨、声闻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普现色身菩萨曾问过维摩诘大士:“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大士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维摩诘经》中描述维摩诘大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其“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挂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净名经疏》)
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诘大士则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02>
教化魔女
传无尽灯
维摩诘大士有著名的“无尽灯”法门。当时,魔王波旬带着魔女恼乱持世菩萨,维摩诘大士突然出现,为魔女说法,令她们发起无上菩提心。
魔女问大士:“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了,现在要跟着魔王回魔宫去,以后在魔宫该如何安住?如何在魔的境界里修行菩萨道?”
维摩诘大士就讲述了“无尽灯”法门。
愚痴无明,贪染虚妄欲乐,这是魔的境界。一个人发明心地,就是点亮心灯。一盏灯点亮了,不仅可以破除暗冥,还可以分灯百千万盏而没有损减。同样,一位发菩提心的菩萨,可以教化无量众生,不但对自己没有损害,反而越布施,智慧越增加,这个道理就叫“无尽灯”。
维摩诘经·菩萨品
莫61 东壁窟门南侧
《维摩经变》
莫高窟第61窟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维摩诘所说经》
<03>
文殊问疾
大士除疑
维摩诘大士智慧通达,辩才无碍,被赞叹为“唯除如来,未有声闻及余菩萨而能制此大士慧辩”,善于因材、因机施教,利用各种机会随时随地敷演佛法。
《大唐西域记》载:“吠舍离国(中印度境内),伽蓝东北三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罗诘故宅基趾,多有灵异。去此不远有一神舍,其状垒砖,传云积石,即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之处。”
这里的“现疾说法之处”是指佛在世时,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称病在家,佛陀特地派了“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和众大弟子前去探病。大士与文殊菩萨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互显大乘“不二法门”之玄机,妙语连珠,默如惊雷,使同去探访的菩萨、声闻大为震撼,深受法益。《维摩诘经》,就主要记载了这一过程。
丛林“方丈”一词,也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大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
《维摩诘经》旨在宣扬大乘般若空观,其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方便法门。其中提出的“不二法门”见地,消解一切矛盾,泯灭一切对立,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尘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僧肇大师云:“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用,语宗极则以不二法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
本经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成为佛弟子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
敦煌小楷《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经典文句: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道宣律师《维摩诘赞》云:
维摩体神性,陵化昭机庭。
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
民动则我疾,人恬我气平。
恬动岂形影,形影应机情。
玄韵乘十哲,颉颃傲四英。
忘期遇濡首,亹亹赞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