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之轮下,我们如何选择?

2025-11-26 00:00:00 发布: 人气:35
图片
图片


这个时候,他就站在两种选择的“分岔路口”。如果继续寂止下去,他可以得到寂灭的快乐,“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寂灭乐是现前的。但真的寂灭下去,也可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禅宗里有一种叫“枯木禅”,它是没有生机的。所以佛陀常常要劝小向大。



《维摩诘经》里,维摩大士与文殊菩萨探讨“什么是如来种”,特别就以声闻来作对比。文殊菩萨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我们都觉得烦恼是不对的、应该远离的,但文殊菩萨说:“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迦叶尊者还出来赞同:“是啊是啊,声闻的寂灭里是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所以是没有如来种的。”

图片

一个人一旦得到了寂灭之乐,谁还愿意出来呢?就好像在酷热时钻到了清凉地里,谁还愿意伸出头来?所以声闻圣者如果入了寂灭定,他就不愿意出来了。虽然已经人无我了,但祂还有对法的执着,寂灭定是很快乐的。


这些都是站在圣者的角度来说的。我们现在就要求寂灭乐。我们修行的翅膀,不被世间的轮回黏着就不错了。我们能识别轮回、摆脱轮回,能解构它,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能真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的观照力能游刃于其间,这是很好的了。你能“寂灭为乐”吗?


图片


所以经典里,对佛陀遮止小乘,乃至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大士的酬唱,迦叶尊者是很清楚他们的意思的。纵使这样,当佛陀讲进求大乘、圆满菩提的时候,迦叶尊者有时还当着佛的面说:“我已证无学位,我于无上道不复希求。”好像跟佛“抬杠”似的,但是佛陀印可他:“迦叶,你这个是可以的。”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尊者已经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了,他说“于无上菩提没有意乐”,这本身也是一种大清净。对于圣人来说,他已经在这种清净里了。


他讲是这样讲,那他为什么要示现到人间来?为什么追随佛陀?为什么度化他的太太?为什么要主动走到贫女面前,要她的馊水馊饭呢?因为他安止于这种大寂定、大清净、大平等当中。虽然他嘴上说“于无上菩提不复希求”,但以他的功德、他的见地,实际上他就是一位大菩萨。


所以我师父也经常跟我强调,他说:“你看阿罗汉们,他们在这里翘着腿,挖着耳朵,抠着鼻子,实际上都是大菩萨来的,都是金刚藏菩萨来的。”“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他们的内在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图片


所以我们得听明白。对于我们因地的凡夫来说,要知道生灭是苦的,世间的一切是无常的,它不会为你所转。日月行转,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生灭而停止。无常的车轮辗动着,无论在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它兀自碾动,跟你没有关系。世间的每一个众生都被辗得血肉模糊,但无常之轮又不认识任何一人。


就像当前的科技浪潮下,电子产品越来越升级,它不是为某个人来的。尽管有那么多人在屏幕前身体衰弱了、忧郁了甚至猝死了,但都跟它没有关系。科技的浪潮不是为了伤害他而来,他在面对这个境界时不能自控、没有节制,这是他的事,跟设计者和制造者都没关系。


所以我们要知道、要选择。修行的人天乘是要选择的,修声闻乘也是要“避坑”的。声闻乘哪怕跳出三界了,证得人无我了,但是微细的法的执着依然会把他系缚在偏空涅槃里。这个“偏”,它还不是正的,还是要佛陀的智慧来提携他、劝导他。


哪怕行菩萨道了也是这样,还是要听佛说法。因为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对于一位菩萨而言,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等觉菩萨,祂都有祂的盲点,还是有祂菩提道资粮未圆满时的缺陷。


那我们,不管怎么开智慧,还要行在我们的本分地上——我们是凡夫,我们要忏悔业障,我们在轮回中,一定要知道轮回是苦、是空、是无常的,诸法是无我的,我们自己的心也是无常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谛闲大师 | 念念称念弥陀,刻刻精修净业
· 将一切转为修行的增上缘
· 谛闲大师 | 生死之心常挂眉睫
· 达摩祖师诞辰纪念日|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 谛闲大师 | 心者,念佛者之主人翁
· 人人心中都有观世音
· 心一静下来,净业就生长出来了
· 开宗南山 戒德流芳 | 律宗初祖道宣律师圆寂纪念日
· 谛闲大师 |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 读经,有时候更需要无分别地去念
· 寒衣节 | 最寒冷的季节 最温暖的思念
· 谛闲大师 | 真信切愿而修净土,则一生可了办矣
· 恭迎药师佛圣诞|琉璃光曜,普照十方
· 在无常中看到空性、看到因缘的可贵
· 所有学佛的聚会都在佛的慈悲大愿中
· 学佛无用?实为大用
· 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 出家,出尘,入圆通
· 恭迎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 这位菩萨,亦是观世音菩萨的变化相
· 谛闲大师 | 这几种恩,需先识得
· 中秋圆满|与你共赴,中国人那轮最美的“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