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空净
独露婵娟
皎浩无瑕体自圆
不动历周天
照彻无边 恩泽布大千
2025年10月6日,乙巳年中秋之夜,福城文殊寺于摩尼宝积佛殿广场举行拜月仪式,诚祈月光遍照菩萨赐福人间,祝愿山河锦绣,家国永安!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拜月圆满,佛子齐聚妙吉祥法堂,吟诵寒山大士诗偈,以清净梵音,明本然心地,祈十方法界同毗卢,四生六道归性海。
寒山大士生于盛唐,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隐居天台山寒岩七十余年,言语无度,人莫能测。他在山林间吟诗作偈,每有感怀,或题于树上,或写于地上,或刻在岩壁上。后为世人收集,留存三百余首。
寒山诗中所流露的智慧与悲悯,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学性格,长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也影响着全世界。
中国人的“月圆”
所承载的美好意义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月圆”,有很多的含义。我们希望家庭圆满、工作顺利、亲人团圆,它承载着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更深层的,它还代表着生命境界的提升、修行资粮的圆满。
弘一大师圆寂前,给几位老友写信,他说,当你接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了。信中写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最后是这八个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就是他生命的境界。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时局动荡,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上下求索。当弘一大师学了佛法之后,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他既找到了个体生命的答案,也找到了救国的路径,并且通过几十年的践行,最终向这世界作出证明。
为什么要“念佛”?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我们的生命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有障碍的,是没有自由的。但佛是福慧两足的,是圆满的生命,空间、时间都是圆满的。
虽然名字上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只是因为我们的概念里有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无论哪一尊佛,都是不分过去、现在、未来的。只要是佛,就是圆满的。
我们皈依佛,就是皈依生命的圆满。借助佛的羽翼,让我们的生命也可以翱翔。极乐世界诸佛菩萨的巍巍境界,宇宙里这种不生不灭的高级状态,能引领我们突破生命的狭隘,突破生死轮回。
国是什么?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家又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方向,活出有质量的生命,那家庭就会幸福,国家也会和谐。
在中国文化里,“月”也代表智慧、代表大道,代表一种精神境界。虽然我们生而为凡夫,还处在生灭的境界,但大道是不生不灭的。好在人类文明中还传承着大道,我们通过中华的优秀文化,就可以觉悟大道、觉醒心灵,用大道之光照亮我们的生命。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兢兢业业地在其中修持,最后就有机会达到与大道合一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佛门里的大德说,“我几十年打成一片了”。这个“一”,就代表与大道合成一体了,也就是所谓的“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中华文化是很甚深的,我们叫“中国”,“中”不仅仅是物理的方位,更是形容对大道娴熟的智者。在中国人的文明中,叫“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现象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表象,如果没见到大道,那在看到表象时,既会迷失本心,也会迷失大道。
但一个体悟大道的人,既可以不被现实的假象迷惑,又能通过这些假象,看到万法本体的真相。《法华经》里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他在现实中不仅不会迷失,反而念念回归正觉,在现实中觉醒。
虽然我们还是凡夫的身体,但当有了一颗觉悟的心,可以体同大道、体同天地、体同万物,就能在平凡的人生中践行圣贤之道,这就可以称为“允执厥中”。
一个允执厥中的人,他就可以做中流砥柱。无论在任何时代,他都不会在现象中迷失,他体解着大道,成为人间道义的担当者,他可以杀身成仁,可以舍生取义。他可以在平凡中,体现圣贤气质,可以在万法中,找到万法朝宗的纲领。
这样的人就是人间的日月,就是人间精神的照明者,就是黑暗中擎灯的人,犹如暗夜中的明月。这样一位体同大道、天人合一的人,他也可以“死而不亡”,进入宇宙的高级文明序列。
这既是个体生命的圆满,也是中国人的“月圆”里,所承载的美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