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这样描述“师”:“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唐代韩愈这样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有无数老师陪伴成长。
白露时节
“传道、授业、解惑”,“道”是第一位的。老师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传授大道的知识。大道之学能让人了达天地宇宙的真相。我们生来懵懂无知,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所处的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不了解我们的先人,也不知道我们的明天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老师,帮助我们扫除心中的黑暗,点起人间的光明;帮助我们突破井底之蛙的视野,拓展身心灵的边际。
这个“拓展”,不只是一个自然的行为。我们最大的斗争就是挑战自己的愚痴,就像光明要挑战黑暗一样,超越生命的狭隘。那老师,就是为我们在洪荒的世界里升起日月,在混沌的天地间,令天得道的“一”而清,地得道的“一”而宁。扫除阴霾、破除黑暗,给人类带来火焰、带来光明、带来道德,这就是老师的神圣之处。
对于“教育”二字,我们祖先有非常准确的理解——教,教之以道;育,育之为善。
《中庸》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地间有大道,它是不为人所转移的。体解大道,传递大道,让人明白道,这就是“教”。明白了大道,自然就会有德,德对应于善。《说文解字》就说:“育,养子使作善也。”
所以小孩子教育叫“养蒙”,“蒙以养正”(《周易·蒙》),培养孩子的善良气质。一个人只要善良,在哪个行业都没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最好的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所以中国文化的理想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好人,行行出圣贤。
中华文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养育我们的色身,如天地般,对我们有无边的大恩。但“师”,尤其是授道之师,他是负责我们生生世世的。就像你到佛门里,一皈依,你的过去现在未来、父母祖先都有了着落。世间哪有老师能负责这些?只有佛门中的大道之师才能够。
既然是大道,它就是超时空的,是本体,是不二,非二元。所以不是说一定要坐到某个地方才能解脱,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那朵莲花,没有人能剥夺掉这朵莲花,你就是你的解脱处。这个智慧太伟大了!
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三千多年前,祂舍弃王位,选择做一位老师,行走于山林田野、村城国邑,说法四十余年、讲经三百余会,只为让每个生命都认识自己的佛性,找到本有的解脱的“莲花”。
“佛”是“觉悟”、“智慧”的意思。佛教,就是佛陀引导众生从无明通向解脱的究竟智慧之教。
几千年来,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善知识们,把一生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奉献给所有众生,启迪众生的法身慧命,指出解脱的方法和道路。祂们被称为“人天导师”,是世出世间最尊贵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