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道
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当中都受到观世音菩萨的佛光普照,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求必应。所以,无论大江南北,无论是否信奉佛教、读诵经典,没有谁会对“观世音菩萨”感到陌生。
这位有着“大悲心”的菩萨,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深受人们喜爱。自西晋竺法护大师译出《正法华经》后,就有人从中抄出《光世音普门品》单独传播,称为《光世音经》。姚秦鸠摩罗什大师译出《妙法莲华经》后,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单独流传开来。
从此,观世音菩萨的广大行愿家喻户晓,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殊胜功德,也广为大众所传颂。
千百年来,无论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还是商贾侠士、躬耕百姓,只要至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都能够在苦闷之时、危难关口,忽而转见生机,化险为夷。这正是悲智双运、耳根圆通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的殊胜感应。
PART 01
菩萨救苦的威神之力
悟公上人常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个特色,叫“观世音自在”,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要念“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这个“观”的本体就是不生不死,这个“观”本身就是“自在”。
《心经》的开头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果说“观世音”寻声救苦,那“观自在”就告诉我们,菩萨救苦的能力是从空性里来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能证得水性是空、火性是空、地性是空、风性是空,所以才能救度水难的众生、火难的众生……种种难,在菩萨的智慧里了不可得,所以菩萨救度众生易如反掌。
菩萨寻声救苦的威神之力,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有细致的描述。
“普门品”,“普”即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智慧、不生不灭的法性。“门”代表通达,代表一种出路。又或者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叫“悲智双运”。
FORIQINGLIANG
PART 02
菩萨成道的法门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观世音菩萨向世尊讲述祂从因地修行得证殊妙果位的方法:“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用正思惟的观智回光返照,往内反观能闻的本性——“是什么在闻?”
我们平时总是用耳向外闻声,容易执著在外境的声尘上。声尘是有生灭的,闻性才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观世音菩萨说,不要随着外在的根、尘,要背尘合觉,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是直接从“闻性”下手,以正思惟观智,称“性”而修。这样的闻、思、修,就可以直接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
这个耳根圆通的法门,并不是观世音菩萨的专属,《楞严经》里,文殊菩萨这样赞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不仅观世音菩萨修这个法门得成就,文殊菩萨乃至十方诸佛也是依这个法门,所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用什么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无上道就是阿弥陀佛。
当闻到自性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自性的莲花里,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头顶就是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所体证到的十方圆明的果具有两种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既跟十方诸佛菩提涅槃的本妙觉心同一体性,也感同一切六道众生的苦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既与诸佛同体,也与众生同体,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月在中天、印照千江。
FORIQINGLIANG
PART 03
有求必应观世音
观音菩萨功德巍巍、不可思议。听闻到观音菩萨名号、恭敬观音菩萨,这个功德等同于四事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功德。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观音菩萨不仅仅愿意帮助我们,也有帮助我们的资本。“慈眼视众生”,不用担心观音菩萨有没有在服务区;“福聚海无量”,也不用担心观音菩萨的能力够不够。只要你有求,观音菩萨必应。
今天,在这个观音菩萨的纪念日,我们也为一切法界如母有情,为一切四生六道众生向观音菩萨祈求,通过我们的信心,让观音菩萨的威德能彰显在一切有缘众生的身心上,让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得到解脱。
FORIQINGLIANG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