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初转法轮纪念日|那一日,法轮初转,三界震动

2025-06-28 01:01: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图片

▲鹿野苑初转法轮  

莫高窟260窟  北魏(公元439—534年)


农历六月初四

佛陀初转法轮纪念日


三千多年前的今天,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对憍陈如等五比丘讲述了他证悟的真理——四圣谛、八正道,憍陈如尊者证阿罗汉果。


从此,佛、法、僧三宝具足。这一天既是佛陀讲法的纪念日,也是贤圣三宝的诞生日。鹿野苑作为佛陀初转法轮处,成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图片

▲莫高窟第254窟 降魔成道图 北魏


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槃。


佛陀对众生最大的恩德就是开口说法。如果佛出世、成道,但没有说法,对众生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有了法才能依教,才能奉行,通过奉行再进一步去证得。所以对于众生来说,法是最重要的。佛陀说法,众生就有了灭苦之道,三界有了涅槃法音,破暗的智慧光明点亮了。


图片

▲莫高窟第61窟 度化五比丘 五代


佛陀初成道于菩提迦耶的时候,虽然以其自证的境界在法界中流布了《华严经》,但是那个时候从世俗谛的显现上只有佛陀和法,僧宝还没有现前。当佛陀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讲佛法之时,僧宝具足了,僧团现前了。



齐何当言转法轮。答若时具寿阿若多憍陈那见法。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显法轮自性而未显作用。今欲显之故作斯论。有说。为止摩诃僧祇部说法轮语为自性。彼作是说一切佛语皆是法轮。若谓圣道是法轮者则菩提树下已转法轮。何故至婆罗痆斯方名转法轮耶。为止彼意显法轮体但是圣道非佛语性。若是佛语者则应菩提树边为商人说法已名转法轮。何故后至婆罗痆斯国乃言转法轮耶。故知尔时令他身中有圣道起方名转法轮。法轮圣道为体故。说齐阿若多憍陈那见法名佛转法轮。问若尔佛于菩提树下已名转法轮。何故于婆罗痆斯国乃言初转法轮耶。答转法轮有二种。一自相续中转。二令他相续中转。菩提树下是自转法轮。婆罗痆斯是令他转法轮。佛以饶益他为正事故。依令他转说初转法轮。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卷一百八十二》


所以,在佛教里,六月初四这个纪念日是很重要的。从这一天开始,佛陀满怀着大悲,行走在大地上去教化祂的有缘众生。





佛陀初转法轮讲了什么?


图片
图片

▲文殊寺法堂壁画《释迦说法图》


佛陀最早是通过说四谛法、说“人无我”来开显出众生心。我们的心被轮回的种种相遮障了,佛陀要把我们从轮回里剥离出来,从“我”这个假相里抽离出来,先说轮回是苦,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说“无我”的智慧。


娑婆世界的众生处于执着、流浪的状态,沉浮于苦海中。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有漏的,都是苦的。苦从哪里来?由集而感。集就是感召性。众生因无明起惑造业,感召果报。那怎样可以离苦呢?这就是灭谛。修灭苦之道,就是道谛。所以“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苦是可以灭的,苦不是牢不可破的。佛陀出家就是为了破苦,讲道谛就是为令众生离苦。道谛的智慧,即不住于我们的色身,明了诸法中无我。憍陈如尊者即是听闻佛陀宣讲无我的智慧而从眼耳鼻舌身意的根、色声香味触法的尘中迥脱。


图片

▲莫高窟第217窟 佛说法图 盛唐


《楞严经》里,佛陀曾问五比丘:“你们当时是以何见地而证阿罗汉的呢?”憍陈如尊者回答说:“我闻佛所说'客尘'二字而悟道。”


“不住名客”,“摇动名尘”。要了知“客”和“尘”都不是我们的皈依处,而皈依不动的觉性。当不皈依“客”、“尘”的时候,实际上就远离了对分别意识的依止。当超出了第六意识分别心,我们就会触摸到如瀑流、如时间流转的我执的根,从而转识成智。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楞严经·卷一》


《转法轮经》记载了佛陀初转法轮所讲的苦、集、灭、道的道理。之后佛陀又讲了《无我经》,就是在简单的层面上去剖析无我。


《道德经》里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众生痛苦烦恼,是因为有这个业报的身,如果能够参透它,烦恼从何而起呢?所以《无我经》是破我执的。我执破了,粗重的漏就可以断掉,甚至可以出三界、证罗汉果位。




  依导,得法受用

  做众生的解脱之因


图片
图片

▲莫高窟第323窟 佛教史迹图 初唐


所有亲近佛陀的弟子都称为声闻弟子,他们是闻声而悟道、从佛口中所生的。我们作为佛陀教法下的遗教弟子,实际上我们都是从佛陀身边的这些圣贤弟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祖师大德们既属于圣贤僧,同时他们心中又证悟了法的真谛,安住于他们的正觉之中。正觉为佛,胜义谛为法,显现的是清净的贤圣僧。三宝的恩德和功德力,从佛陀到祖师再到我们,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虽然我们是遗教弟子,但是在佛陀圆满的觉性中,佛光是无偏地覆照、加被着我们的。我们凡夫觉得有时间、空间的距离和障碍,但是对于佛陀来说是没有这些的。不要说三千年了,即使三大阿僧祇劫在佛陀的生命里都是圆满周遍的。


所以,我们应当生起这样的信心,要超越时空与佛见面,聆听、受用、安住于法。这样,才不愧为佛弟子。这样,我们也会信心满满,这世界也会因为我们而遍布佛法,更多的人非人等、四生六道、九幽十类有缘众生,也会因我们而皈依三宝,并最终离苦得乐。


——三参法师




《佛说转法轮经》


图片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生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止。


于是,佛告诸比丘:“世间有二事堕边行,行道弟子舍家者,终身不当与从事。何等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猗着身爱不能精进。是故退边行,不得值佛道德具人。若此比丘不念贪欲着身爱行,可得受中,如来最正觉得眼得慧,从两边度自致泥洹。


何谓受中?谓受八直之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言,四曰正行,五曰正命,六曰正治,七曰正志,八曰正定。若诸比丘本末闻道,当已知甚苦为真谛,已一心受眼受禅思受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当知甚苦习尽为真谛,已受眼观禅思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如是尽真谛。


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

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

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淫念不受,不念无余无淫,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

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又是,比丘!苦为真谛,苦由习为真谛,苦习尽为真谛,苦习尽欲受道为真谛,若本在昔未闻是法者,当受眼观禅行受慧见受觉念令意得解。若令在斯未闻是四谛法者,当受道眼、受禅思、受慧觉,令意行解。


若诸在彼不得闻是四谛法者,亦当受眼、受禅、受慧、受觉,令意得解,是为四谛三转合十二事,知而未净者吾不与也。一切世间诸天人民,若梵、若魔、沙门、梵志,自知证已,受行戒、定、慧、解、度知见成,是为四极。是生后不复有,长离世间无复忧患。”


佛说是时,贤者阿若拘邻等及八千垓天,皆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其千比丘漏尽意解,皆得阿罗汉,及上诸习法应当尽者一切皆转。众祐法轮声三转,诸天世间在法地者莫不遍闻,至于第一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术天、不骄乐天、化应声天,至诸梵界须臾遍闻。尔时,佛界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皆大震动,是为佛众祐,始于波罗㮈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照无数度诸天人从是得道。


佛说是已,皆大欢喜。


【出自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9】





《无我经》


图片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无我,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能的存在。”


“同样的,受,想,行,识亦无我。”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业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出自南传相应部22第59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〡执杵降魔,专为修行人谴除违缘
· “你若真修,我必护法” || 恭迎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圣诞
·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修行路上,怎样才能得到韦驮菩萨的护持?
· 今天,恭迎韦驮菩萨圣诞〡他执杵降魔,专为修行人遣除违缘
· 恭迎韦陀菩萨圣诞 | 殊胜因发心 铁肩担道义
· 天台宗史略
· 气温飙升?福报也可以一起升!
· 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长老圆寂纪念日
· 天台宗文化展 I 第二期:代表人物、港台之缘、海外传播
· 学佛,要能尝到解脱的快乐
· 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法不离世间觉
· 寒山问拾得……
· 净旻法师:天台宗史略
·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顶配”
· 看佛陀为我们亲身示范,往劫是怎样恭敬僧人形象的
· 一切的显现,本身就是大清净
· 崇简习勤,与道相应
· 宁静,是自己可以创造的
· 天台宗文化展 I 第一期:宗名、宗史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