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有一句话叫:“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那佛教是让我们都概括地了解一下。对死有了认知,才能更好地给“生”定位。因为生和死之间是有关联的。
先把“生”处理好,再处理“死”的事,这孔夫子的秩序。佛教为什么能涵盖呢?因为佛能把“死”也说得很清楚。能说清楚“死”是不容易的。说清楚了之后,它千古不变,每个生命都要经历它,这才形成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死后是有下一个生命流转的,如果活着时不在意,等到死后果报现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不如反过来推,如果知道果,那我们就改变因。
所谓“菩萨畏因”,菩萨是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为什么?因为真到果降临的时候,那只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祈祷佛菩萨了,因为佛菩萨有大威神力。但我们努力是要在因上的,你了解果了,就更明确地知道在因上应该干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不会空耗、不会走弯路。
虽然千人千面,但生命的规律性是相同的,宇宙里还有很多共同性规律的,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直角是九十度,宇宙里所有直角都是九十度。所以有句话说“宇宙即是数”,它是有规律的。那佛教就是讲这个内在规律的。
所以悟公上人说佛教讲的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任何时候放之天下皆准。那纡尊到我们这批不明白的人中间,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这是佛陀的慈悲,也是佛陀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