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时怎样才能静下来

2023-09-06 20:27:00 发布: 人气:80


图片



图片



入定篇




图片
图片


前面我们在打坐,每个人都保持一种安静,每个人都能够静下来。所以我们整体这么多,共处一个大法堂,一下子清净的环境就凸显出来了。我也听到我们法堂上面,山坡上的溪水在流动,这两天甚至小蟋蟀也在叫了。因为古人说“蝉噪林逾静”,在这个山林里面蝉声鼓鸣着,会衬托出我们每个人很清净,很安静。我们越安静,那个小蟋蟀的声音就越清晰!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时间上是平等的,但每个人的这个安静状态不同,有的人要花很久,花很长时间来自我按捺。如果这个要追求一种安静,像个皮球一样的话,有的人就拼命地把这个皮球按住了。但它老是要从水里浮出来,浮出来之后拼命再把它按下去,一不小心这个不清静的球又跑出来了。有的人花十几分钟就在按那个球,怎么清静、怎么清静;有的人好像信手拈来,随着这个磬声慢慢地隐没,我们的心也越来越放松、越放松。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每一个人的这个生命特征,用心理学家或者哲学家的话来说,叫“我思故我在”!怎么样保持这个念头能够清净,甚至无念。这个“我”,明明这个“我”是活体的“我”,怎么让这个“我”特别的宁静、超脱,无我的状态,变得透明的状态,像一面镜子一样,我如明镜一样!这是每个人都要去琢磨的,静下来之后,每个人都要去看自己,我怎么静的呀,为什么我不能静啊?


实际上就是这个“我”,“我”的这个主体意识,我的一种习气、习惯、惯性。有时候就是什么呢?你看人的心脏,心脏它那个气一样的,有的人心很大,一静,他就静了,就无我了。有的人你说可以睡了,他“呼”两秒钟就睡着了,因为他的心的那个量很大。有的心他就揪着、揪着。从更深层的来说,就是我们的这个气脉是抽抽的。这个气脉很顺的话,就非常容易入很甚深的定,寂静,很甚深的寂静。如果我们的这个脉它是佝偻的,紧缩着的,我们的那个心都是缩着的,你就很难放松!



图片




福报篇



所以为什么我们叫白天修福报,去出坡劳动,实际上就是锻炼自己,积累一点我们入定的资粮。因为入定,你要放松、放松!为什么放松不了?因为这个心的脉它紧缩着。心的脉紧缩着,不单我们很难入这很甚深的定,我们这样的人的福报也好,福禄寿也好都会很有限。为什么叫量大福大?福大也跟你的心量有关的。一个心老是抽抽的,这个人的气量就小,就是“小气”的人。锻炼布施的人你说布施,他们就布施!布施的人他不知道钱好吗?把自己拥有的、自己珍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锻炼心,锻炼他的心量。表面上看施舍的是财物,实际上他的心量拓展了;心量拓展了,心气就大了,心气大了,这样的人谁都喜欢他。那人见人爱的人,他的人生路就很广,所以财路就广,别人有发财的机会就会提供给他,所以量大福大!


我们前面短片里看到的那个讲气的,那也是很狭隘的气,那只不过是我们的生命本能,呼吸嘛,人活一口气。但这个仅仅是很粗浅的呼吸的注意,通过呼吸来锻炼我们的这个觉,正觉、明觉,或者叫觉知,产生一种觉照。所以后来我也补充了,就是从俗人来讲我说“人活一口气”,但实际上修行到甚深的时候,这个气它就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不是那么肤浅的气了。从肺的活动,它可以甚深了之后,你要转为胎息。胎息它就是整个的体表,我们的皮肤都是会呼吸的。这个也还属于肤浅的。



图片
图片



浩然之气


我们孟子讲的说人有“浩然之气”,浩然气是什么气?肯定不是呼吸的气。那天地间有浩然之气,这就很厉害了!对佛法来说,如果只是领悟到那个浩然之气,而没有三皈依,没有佛法的这种空性的见的话,它还不能属于佛法。但是如果我们是佛弟子,你哪一天证得这个,你体悟到了浩然之气,那是很了不得的。那个可以说是报身佛的状态了!但是法身佛的气是什么呢?在《楞严经》里面就讲“地水火风”,气就属于那个风,“真风性空,真空性风”,又归到这个里面了,这个就更究竟了,这就是佛教的见地了!


所以我们平时锻炼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除了我们锻炼实践,我们还要听经闻法,要建立一种见地。你佛教徒不共的见地,老佛爷传的是什么,别整到后来整的是外道见,跟练气功的一样,这个不是佛弟子了。佛弟子不共的见是什么,老佛爷的见是什么,什么样的修行见可以了生脱死。所以在我们修行当中,见地的正知正见的确立,有时候比这个行为还要重要。所以尤其正法眼藏,我们禅宗就是说佛弟子要重见地,就是见地是我们正知正见的标志,境界、行履,哪怕你修成气功大师了,乃至外道的神通都有了,这不算什么的,这个反而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我们刚才禅定的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入不了定啊,就是入不了啊,境就在那里啊,天地间那个境,大境不就在那里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涅槃之体本身就是在那里的呀,为什么我们进不去呢?“我”,这个我与大道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我执。





积累篇



图片
图片



总的来说要干嘛呢,讲到底了就是破这个“我”。如果小乘破我是基础的话,往往你破不掉啊,这个“我”都多少坚固啊。所以就用一种大乘道的方便,我们甚至来寺院出坡啊,做义工啊,都可以啊。就是一下子破不掉,你在一刹那中说破,说暖位、顶位,那一秒也不到就证圣果的。但那个一秒不到的时间,你看那个零点几几秒,但是你要想求那一刻求不到啊,那靠什么呢?靠平时积累。我一下子现前无我的圣果那不容易,那我就积攒,成为亿万富翁,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我慢慢攒嘛!


所以善知识是什么呢,善知识就是带领我们慢慢攒的过程。理论上是顿的,但是你要在事上的话它是渐渐的。善知识就知道,怎么带着我们不偏,不偏离,然后在这条正道上积累资粮。


我们在寺院劳动就是可以无我的、奉献的。我们念经啊,念咒啊,都是可以无我的。这微小的量,这无漏法,滴水的无漏法你也积攒着,善虽小,不可不为,滴水虽小,能渐盈大器,就这样。无漏的功德你别嫌它小,一点一点积攒。



图片




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生命投入在这里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什么呢?就是一种交换法,转换。我是有“我”的,我是有烦恼的,但是我贡献的对境是真净之体、无漏之源。佛是圆满的,福慧圆满的,我来供养佛,我就把我凡夫的身口意,在通过供养佛的过程当中就转换成了无漏的功德。当你用有漏的、凡夫的身口意去奉献给三宝,转换为无漏的功德的时候,慢慢积攒积攒,积攒到一定量上,这个无漏真净的果就会刹那现前!


这个刹那现前是因为前面久远的积累,从量变到最后成了一刹那的质变。我们不要说期待着我哪一刻在禅堂里呀,还是在哪里,在什么地方,我一下子就开悟了。如果这个“果”和我们在三宝地里慢慢积累这个“因”比起来的话,哪个更重要啊?“因”更重要!但往往我们不觉悟,我们不知道这有什么重要。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娑婆世界的难就难在三宝能显现出来,多少修行人是隐蔽功德的。所以三宝能显现出来,具足三宝形象,具足三宝的功德,这样的对境在娑婆世界是非常非常难,非常非常难的。娑婆世界有一个三宝的道场,比在宇宙里有一个清净的佛国还要难。我这样来比较形象地比喻,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融到心里去 —— 在这地球上找到一个清净的道场,要比在这个宇宙里找到一个清净的佛国还要难!


所以我们在三宝地里会发生这么神奇的这种置换效应,把我们有漏的、烦恼的身口意,通过对三宝的恭敬供养,然后就转换为无漏真净的功德,每天积累、每天积累。所以每天我为什么问大家:“清净否?”你回答“清净”,好了,今天就算数了,这个存折就存起来了,保险柜里锁好。



所以平时锻炼我们这个心境是很重要的,心境锻炼得越好,就可以入很甚深的定!




—— 传喜法师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打坐时静不下来?
·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 《童蒙止观》〡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 春天,一起学习调整呼吸的修行方法
· 佛法里“最大的秘密”
· 对治睡眠,这里入手
· 帮你找到修行的“下手处”
· 被情绪左右?这里有最顶级的情绪管理
· 看到这,再被堵在路上时,你还会焦躁吗?
· 生命如斯,有了这无常的紧迫感,还在放逸自己吗?
· 恭迎准提菩萨圣诞|诸事圆成,所愿如意!
· 关于读经的几个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 头脑真的能“风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