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克服自私的小我
行走于人间
佛教除了理论,还有实践,实践里就有各种仪轨,这个仪轨贯穿于我们的行住坐卧。这种修行生活化、生活修行化,令佛教的传承至今保持着强大又鲜活的生命力。
所以,佛教既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生活;既是行为准则,也是人生价值观;这里有生命彼岸,所以也形成了世界观,形成了我们的菩提心愿。我们将这个小我的生命,在佛菩萨的教导下如是去行持,就能克服自私的小我,可以带着广大的宇宙观行走于人间。
没有佛法的引领,我们很难克服这个小我。这个小我的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的,是合理的,这个源于我们对生命的不安全感,也就是所谓的自我保护。实际上,这种低级的、狭小的凡夫境界制约着自私的小我,所以自私的我有自私我的境界,有自私我的障碍,有自私我的苦恼和痛苦。
要超越这个自私的小我,就要从凡夫的胎里撕裂出来,这是很艰难的,也是很痛苦的。动物要脱胎换骨,都是血淋淋地撕的呀!我看过蛇蜕皮,撕得“嘶嘶嘶”的,带着血渍,把皮给撕出来。
我们要脱掉自私的“壳子”,没有佛法来承接我们,来鼓励我们,没有佛法的这个大平台,是完成不了脱掉自私之壳这么一个伟大的生命升华的。
PART.02
十方诸佛就在那里
但净业障
当我们用建庙的理由来亲近文殊菩萨的时候,日日夜夜都会很珍惜,文殊菩萨把我们这个小我就这样从生死轮回的苦海里慢慢地钩上岸了。就好像井底之蛙从井里被拉上来了一样,我们的天空越来越广阔了。
当你真的完全不为所得地去舍的时候,你的生命境界就会越来越大,会超越自私,超越恐惧。这时你会发现,不仅仅一年四季是你的,五台山是你的,四大名山是你的,地球、日月、宇宙都是你的。
谁能剥夺你拥有宇宙的权利啊?!除非你自己的心量太小,自我障碍。当你突破了自我的时候,宇宙就在那里,十方诸佛就在那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在那里。
所以,佛教的修行叫“但净业障”,就是净除自己的业障,修自己。不要认为只有师父才要这样修,其实每个人也是需要修行的,你就是你自己的佛啊!从你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在为你服务。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互助互利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我们的精神力量绽放了,我们的心灵世界打开了,再贫苦的物质生活都不会为之所困。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是单维的,它是多维的,是多元的。
PART.03
做众生的福田
自利利他
佛陀六年苦行,已经超越了饮食的束缚。佛陀叫弟子们出去化缘,不是因为需要饮食,阿罗汉就可以不吃饭了,已经证得寂灭之乐了,但佛陀还是嘱咐他们,慈悲众生吧,去跟众生结缘,去做众生的福田。所以,一个出家人不管修得怎么样,不管他内在的精神世界多么富足,都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外在要很普通、很平凡,跟凡夫同业同语同行。
一个人能够超越平凡,提高生命境界,不仅自己能够完成自利,还能利他,帮助社会更健康、更和谐地发展,这样的菩萨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FORIQI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