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收”与“放”的修法
GUWENSHUSI
佛乘里面最高的修法讲到两个——“收”和“放”。我们禅宗里也说“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实际上也是在讲“收”和“放”。虽然三乘教法里名字不一样,传承也不同,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平时我们出坡劳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放”,把生命投入到外在的殊胜对境里去。为三宝忘我地奉献时,这本身也是一种很殊胜的修行,因为真实的三宝福田难值难遇。各行各业的人都很辛苦,但不一定有功德,甚至越辛苦造业越多,能在这世间遇到清净福田不容易的,这是非常稀有的。
那我们在寺院里,除了生活的稳定,还要追求心灵的稳定。虽然每天出坡做的内容不一样,但是一天当中,能够独自面对心灵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我们也要学会“收”。信众如潮水一样涌来、离开,就像涨潮、落潮一样,而我们常住在这里的人,要不来不去,如如不动。
入定则一尘不染
出定则万善并行
珍惜
学习佛法的机会
02
现在很多人直接或间接地出来弘扬传统文化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代表中华文明复兴的生命力越来越蓬勃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们也是在为此努力,希望佛教文化、希望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够普及,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佛教经典进入中国两千年了,曾经在中国的普及度是那么高。虽然我们现在读着同样的经典,但跟古人的时代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建立信仰是理应如此的,这毋庸置疑。而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近百年以来,民众对信仰基本上是抵触的,佛教在社会上也常被误解。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没有怀疑地去接受,哪怕不理解,也会有很大的福报,因为佛法是纯阳的,祂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和平。
像师父那一代老修行人,他们没有办法开口讲法的,因为受众不对机,他不可能为了讲而讲。连信众都不是听佛法的机,更何况普通人呢?
师父老人家要争夺、要奋斗的是放生池里不能钓鱼,满寺院人抽烟,他也只能忍着。他们还是要随顺社会的,默默地保存着自己信仰的实力,保持着高度的智慧来平衡着。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进步了,不论是文物层面,还是文化层面,对佛教都越来越重视。我们也可以越来越深刻地去学习佛法,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特别珍惜的。
03
这里的一分一秒
都是无价的
GUWENSHUSI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优婆塞、优婆夷是印度梵语,翻译成中国话就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常常来亲近三宝的人。像我们很多居士,哪怕一年回来做一个礼拜的义工,来充充电,回去工作、生活就特别有力量。
常常与三宝保持着心灵的沟通,时不时回来亲近三宝,把身心浸润在这种文化传承里,这才是佛弟子啊。
很多烧香的人,虽然也出入于寺院,但是由于不闻思,他意识不到佛教的殊胜在哪里。出入寺院也只是走形式,他体现不出作为三宝弟子的真正价值,也无法通过智慧去提升这个身份。
所以讲经说法很重要,这是出家人的责任。乃至一个有善根的人来亲近三宝,也还是需要引导的。对于在家弟子来说,学习佛法就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来到寺院三宝地要很珍惜很珍惜,这里的一分一秒都是无价的。我们要意识到祂的价值,同时我们是佛弟子的身份,我们也要把信仰凸显出来,把在圣地的时光转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与三宝保持着心灵的沟通,
回来亲近三宝,
把身心浸润在这种文化传承里,
这才是佛弟子啊!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