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业,不同的见

2023-09-25 00:05: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图片




图片

众多世间法中,佛法的价值是什么?



图片


正值秋季,我们相聚在金色五台,这两天周边的山已经开始金色斑斓,层林尽染,渐渐的秋的景色就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不仅有金色五台的美景,我们还有诸多不可思议的殊胜因缘,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心花开放。

 

这种种的殊胜因缘,都是诸佛菩萨降吉祥,在帮助我们这个轮回的世界。因为有了佛法,苦难轮回的众生就有了离苦得乐的机会。众生要解脱,佛法就有用了,这个很神奇的。所以我这几十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佛法跟这个世间的法到底是怎么样去对比的,甚至我们自己要去理解,在这众多的世间法中,佛法它的价值是什么。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一直都强调佛经里讲的,叫“佛法不离世间觉”。为什么呢?因为在世间的觉悟是可以通佛法的。但是不能执着在世间法里,因为世间法是有漏法,它是轮回法,为什么?因为世间法的呈现就是我们业力的显现。


在业力显现中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很神奇的,你以为我们坐在这里看到的都是一种颜色,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吗?不是的。有的人觉得这个频率很好听,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感觉。



图片

不同的业力呈现不同的世界



当我们学佛法得受用的时候,常常非常想向这个世间去介绍。甚至我们有时候想,怎么向那些不信的人去证明、去启迪他们的信仰呢?怎么向人去证明我们信仰的力量呢?不生不灭的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怎样让他相信?面对芸芸众生我们就会苦苦地思考这些问题。


最近量子力学的发展让我们有一点释怀了,因为从量子力学角度来说,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他的意识允许他看到的。量子力学里有一个原理叫量子叠加,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的意识没有作用其中的时候,事物的各种可能性是同时叠加存在的,而一旦我们的意识对其产生作用,事物就会显现出一种确定的状态。近代西方很多著名的哲学家也都讲到这个问题:一个人的世界是由他的意识概念决定的。

 

图片

 ▲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思想家、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他曾经有半年的时间去到阎王那边做判官。他当时就跟阎王建议说:“听他们说有油锅,有刀山剑树,为什么要设这么苦难的刑罚呢?能不能不要惩罚他们,撤掉这些酷刑呢?”于是阎王就叫鬼卒带着章太炎去参观。他去看却什么也看不到,只听到有人在撕心裂肺地嚎叫。阎王说:“你看,不是我们惩罚他,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业力展现的啊。因为你没有这个业力,所以你看不到。”



图片
图片

▲ 地狱图

 

所以,一个曾在地狱受苦刑的人,他没有办法向一个没经历过地狱之苦的人证明是有地狱的,地狱里面是有刀山剑树的,因为别人没有这个业力。同样的道理,一个证得解脱的人,他也很难向你证明解脱是什么境界。甚至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积累了身口意的功德,具备清净的五方五部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德的人,他是无法证明给一个不信的人、一个不具有这种功德福报的人的。不论他是具足了种种声闻乘的资粮道,还是大乘菩萨的资粮道,他都没办法证明给不信的人看的,因为两个人所呈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一个喝茶喝得很地道的人,要想教一个不会喝茶的人,除非这个人很想学很想学,然后很尊敬他,跟着他学,才有可能品得出这个茶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世间的事业都需要你很用心很用心地去学,才能体验得到它的区别性在哪。如果你不想学,那就隔行如隔山,他讲他的,你听你的,你完全理解的是你的世界,他讲的是他的世界。

 

世间的事业尚且如此,要怎么跟凡夫讲声闻、阿罗汉的境界,讲菩萨的境界,讲解脱的境界?所以,要把诸佛菩萨殊胜无漏的世界,介绍给一个不信佛的或者完全没有出离心、对轮回毫不怀疑、沉溺在贪嗔痴的执着里、对这世间的一切做真实想的一个人,你告诉他,说这个轮回是虚无缥缈的、是如梦幻泡影的,解脱是实在的,那就是你讲你的,他的理解完全跟你不在一条线上的。不同的业怎么可能具足同一个见,他跟你没有共同的意识,怎么可能对这世界与你有同样的见解?




图片

珍惜因缘,努力修行



图片


我们佛弟子要虔诚地信仰,要投身到这个语境里来。我们来到了三宝地,我们来奉献自己,我们每天在思维,这样佛菩萨的佛法的世界观才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心里。以后我们所得的是什么呢?就是与三宝同见同行,同因同果。然后我们解脱的时候,跟我们有缘的人都见到我们解脱了,无缘的人不知不见。

 

所以,当六祖大师圆寂前弟子们哭泣时,大师说:“懂我的人知道我将去哪里,不懂我的人你们在哭,哭什么呢?我已经修行成就、瓜熟蒂落、人生圆满了,过去、现在、未来我都能够照见了,生死我早已超越了。证无生就是证无死,我已常饮无死甘露水了,你们还替我哭?还是抓紧时间,问问修行上的问题,我好交代给你们,你们好好修吧。佛法是真实不虚的,你们要知道,法性是不会这样生灭去来的。”


图片

经文原文



向上滑动阅览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馀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何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出自《六祖坛经》





我们大家要好好努力,不是说佛菩萨有私人的情感,要给谁解脱,不给谁解脱。解脱上是没有私情的,修行是无私情可论的。那它是什么?佛法讲这叫慈悲,这是大慈悲。还有三宝住在世间,我们每天还在戒恶修善、忏悔业障、积累资粮、闻思教法,天天思考大道,这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参法师



图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微信平台|佛教慧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我们和圣贤之间的隔阂,就是我执我慢
· 有高贵的品德,才会感得高贵的人生
· 为什么证得解脱的人,很难向别人证明他的境界
· 佛教,给我们转凡成圣的方法
· 通过学佛,才知道生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 佛菩萨度众生,才没有那么容易
· 生命最尊贵的地方
· 一个人惭愧都没有生起来,那就没办法再进步
· 佛法尽在默契中
· 我们应该皈依什么?
· 尊师才能重道
· 如来,到底有没有来?
· 我们学佛的机会来自哪里?
· 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欢喜成功德
· 一念具足十法界,怎么理解?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求解脱和乘愿再来,哪个更难?
· 珍惜这个具足佛法因缘的特殊时代
· 菩萨头戴毗卢冠,那是代表生命的一种智慧状态
· 修行人,相互心心相惜,珍爱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