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到底有没有来?

2023-09-21 06: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初学佛的时,认为如来有来

学佛明白些道理,原来如来不来不去



图片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如来,到底有没有来?”很多人都在参,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现象。


如来,是佛陀的一个名号。佛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名号都是佛的功德的体现,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佛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


“如来,到底有没有来?”这在佛教里是有标准答案的。《金刚经》中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如来,没有来处,没有去处。对于我们这个轮回的世界来说,祂无所谓从哪一个地方来,到哪一个地方去。因为佛是从高维世界映现到我们这个低维世界来的,所以祂在这个世界没有起、没有落。


就像月亮映现到水里一样,是月亮掉到水里了吗?我们小时候读的课本里有一个故事叫“猴子捞月”,就是启发我们这个智慧的。猴子认为月亮掉到水里了,所以它要到水里把月亮捞起来,但对于水来说,月亮是没有来和去的。



图片



如来,到底有没有来?对于我们这些初学佛的凡夫来说,一般有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如来来过了,祂于三千零五十年前降生在迦吡罗卫国的蓝毗尼园;第二层境界,如来的本质是不来不去的,这有点开智慧了;第三层境界,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不是来或不来的问题,而是佛陀悲愿力的呈现。


所以,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认为如来有来;学佛明白些道理了,原来如来不来不去;最后,知道如来因大悲心故,还是来过的。用禅宗的话来说,开始时看山是山,然后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


佛陀因众生各个不同的智慧境界而示现,众生在不同的世界分享着佛陀的福报、智慧、时空。我们人间说释迦佛陀住世八十年,讲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但实际上,经典中的境界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是超越生命之间的隔阂的。


所以,释迦佛陀的不来不去,不是简单的不来不去,不是理论上所理解的不来不去,而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第三层境界。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那佛陀就入灭了;如果我们理解了,就会明白佛陀的生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在放光。



图片



出家人能懂这个了,就可以摄受徒弟了,就可以授三皈依、五戒、出家戒、别解脱戒、大乘戒了。但这个“懂”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还要带着这个“懂”来破自己的“我执”,破我们生死轮回的业障。


这个“我”本身就是一个业报,是我们轮回的铁证,我们要带着这个理论自我洗涤,然后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只有转染成净了,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祖师非常精准地教导我们:“不需修真,唯需除障。”诸佛菩萨的浩浩真理就在那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需要我们去修的,但我们“我执”的虚妄需要自己去识破、去消灭,忏罪除障是很真实的。



图片



我们这个凡夫的肉体生命觉醒的一刹那,就承载了佛陀住世的功德。佛陀有没有住世,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觉醒、有没有代表佛陀在人间树立起解脱幢相。


在这一点上,不分在家、出家,大家都是平等地去觉悟的。我们出家人天天在寺院,常住对他的批评教育是一份加持;居士们来来往往,常住的微笑合掌,一声“阿弥陀佛”,也是一份特殊加持。


所以,佛陀有愿,我们也要有心,我们越用心,因缘就会越殊胜。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具足这三点,说明我们修行真的在进步了


当以持戒、忍辱、智慧如法修行来供佛


这是见地藏菩萨最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 我们学佛的机会来自哪里?
· 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欢喜成功德
· 一念具足十法界,怎么理解?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求解脱和乘愿再来,哪个更难?
· 珍惜这个具足佛法因缘的特殊时代
· 菩萨头戴毗卢冠,那是代表生命的一种智慧状态
· 修行人,相互心心相惜,珍爱佛法
· 菩提心的美妙
·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 佛法如“如意宝”,满一切众生愿
· 以后所有的殊胜,都跟此刻的平凡紧紧相连
· 【八月初三】慧能大师圆寂纪念日|总结一下六祖教了我们哪些法
· 为什么这些人修法能成就?
·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 这是你能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 既然选择了修行,每天就不要忘掉念佛、念法、念僧
· 眼睛过一下,心里都会种下善根
· 菩萨究竟有多勇猛
· 人生最重要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