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就是生命的足迹

2023-09-26 21:31: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FORIQINGLIANG

  01 念佛,就是解脱在、彼岸在



三宝就是彼岸,

 就是解脱。 



图片



三宝地的清净和寂静,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是一种非常大的福报。好像无线充电的模式一样,我们在这里念佛修行,就是进入这种充电的状态。

 

既然我们是佛弟子,那肯定佛就在;既然我们在三宝地了,那三宝一定在。没有三宝,哪里有三宝地?没有佛,哪有我们这些佛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天天提醒自己:“南无佛,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要皈依三宝,顶戴三宝。

 

三宝就是彼岸,就是解脱。如果你感受到三宝在,这个业报身就能替换了,可以期待着转凡成圣了。如果只感觉到自己在,那就是业障在,我们这个身体叫业报身,最后会发现唯有业在。所以,只要我们念佛,就是解脱在、彼岸在。



FORIQINGLIANG

    02 念头就是我们生命的足迹



图片

莫高窟第428窟“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念佛就会成佛,那为什么还要闻思呢?就是为了了解佛的含义是什么。你想做菩萨就会成菩萨,天台宗讲“一念必落一法界”,念头就是我们生命的足迹,你念哪一个法界就会成为那个法界的众生。



如果我们身心充满贪嗔痴,那就是地狱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看什么都不顺眼,有竞争的心理,对所有人都心怀敌意,那就是修罗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天天处在愚昧的状态里,明明很珍贵却不知道珍惜,再甚深的佛法在你面前也毫无效果,佛法的含义不明了,沉浸在无意义里面,这就是畜生的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具足五戒的功德,能尊重生命,能有仁义礼智信,就能相应于人的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身口意清净,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意不贪、嗔、痴,能断十恶、修十善,就会成为天道众生,相应于天道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能于这个脆弱的、虚伪的“我”照见五蕴皆空,四大非有,那就是声闻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能看到万法都是缘起性空,一切因缘所生,本无实体可得,这样真如的空性,不仅仅人无我,甚至在法无我上也能很透彻,这就是缘觉的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能情与非情都同一个种智,同体大悲,能够任运这个大悲,教化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如果法报化圆满,三身四智,福慧两足,那就是佛法界。



复古风情茶几





FORIQINGLIANG

03 把功德变成解脱的资粮



图片




我们师父为什么那么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广大的福德资粮,高深的智慧,视众生皆为父母,这样去利益众生。所以他老人家不管谁建的庙,都会去加持。他眼里看到的是三宝形象,看到的是三宝住世,他用一辈子修行的威德力去净化它,让它能如理如法地存在于这个世间,利益众生。师父这种广大的心量,不是小家子气的人能够理解的。这是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或者福德资粮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有那个肚量去理解师父啊!

 

心量小,是因为没有福德。我们住到寺庙里也是的,三宝无量福德,却不知道珍惜,还在里面生着凡夫的烦恼,这就是没有福德的相,是轮回的习气。实际上,你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不是你应该在这里,而是佛菩萨慈悲摄受你在这里的。寺庙的存在于这个世间也是这样的,是诸佛菩萨的福德加持的。

 

所以,我们在一天就要珍惜一天,感恩在三宝地奉献的机会,不要把自己付出的、有功德的层面变成骄傲的本钱,甚至是嗔心的本钱。而是要努力把它变成积累解脱资粮的本钱,要把优点变成优点中的优点,不要变成优点中的缺点。




感恩在三宝地奉献的机会,

要努力把它变成

积累解脱资粮的本钱,

把优点变成优点中的优点。




我们不小心很容易犯这个错误的,在修行路上,优点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变成缺点。有的人好像有很多缺点,但是正因为他有这些缺点,所以知道惭愧。三宝地里的对境是很殊胜的,如果我们知道惭愧,能自我谦卑,有忏悔的状态,这是很有功德的,是非常好的修行状态。


所以,我们才要在法堂里天天听经闻法,一点点熏陶,慢慢地就会知道自己确实是“往昔所造诸恶业”了。否则,不要说我们的佛性、菩萨性了,我们连自己轮回的习气都不知道的,最终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




-END-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真正的修行是有境界的
· 在三宝的船上,你终将到达解脱彼岸
· 菩提心,依般若空性的智慧而发
· 学习这些,实际上就是在了解我们众生的自性
· 三皈五戒就是我们生命的充电宝
· 戒律持得越好,安全级别就越高
· 不同的业,不同的见
· 这样,我们的佛性就能够恢复
· 我们和圣贤之间的隔阂,就是我执我慢
· 有高贵的品德,才会感得高贵的人生
· 为什么证得解脱的人,很难向别人证明他的境界
· 佛教,给我们转凡成圣的方法
· 通过学佛,才知道生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 佛菩萨度众生,才没有那么容易
· 生命最尊贵的地方
· 一个人惭愧都没有生起来,那就没办法再进步
· 佛法尽在默契中
· 我们应该皈依什么?
· 尊师才能重道
· 如来,到底有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