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戒?

2023-10-30 20:00:00 发布: 人气:21


图片




图片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


——《佛遗教经》







戒如明日月,亦如樱洛珠,

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

——《梵网经》



图片

Part . 1

什么是菩萨戒?



图片






菩萨戒是发大乘心的菩萨所受持的戒律,是属於七众戒以外的别解脱戒。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


菩萨戒分为出家菩萨戒和在家菩萨戒两种。出家菩萨戒出自《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则出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共有六重二十八轻戒。三皈五戒是尽形寿的,而菩萨戒是超时空、直至成佛的。






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

 ——《菩萨璎珞本业经》



图片

Part . 2

求受菩萨戒前提



图片

欲受菩萨戒,

先发菩提心








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所以不发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据《梵网经》记载,菩萨戒虽有十重戒,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如果忘失菩提心,就违反了菩萨戒的根本精神。因此《菩萨善戒经》说:“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所以,发菩提心是菩萨戒有别于其他戒的最大特点,也是我们求受菩萨戒的必要前提。





般若空性

          是大乘菩萨基础课程


虽然佛法的不共法是般若空性,但是对于大乘菩萨来说,要想受菩萨戒,般若空性是基础的、入门级的课程。


有了对般若空性的理解,对自己佛性、心光的体悟,我们才能明白菩萨戒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是不受生死、尽未来际的。






图片

Part . 3

菩萨戒的求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菩萨璎珞本业经》说:“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 即一切六道众生、人非人等,但解法师语,皆可受菩萨戒。又说,


受戒有三品:


上品从佛受:

诸佛菩萨现在面前,

亲自授与菩萨戒者,

得真实上品戒。


中品从佛弟子受:

佛灭后,

於千里内礼请先受菩萨戒者为戒师,

教授我菩萨戒者,

得中品戒。


下品自誓受:

佛灭度后,

千里内亦无法师,

即在佛像前自誓受。

得下品戒。



自誓受戒者,应拜忏,并一定要有瑞相,这样才得戒体。至少要拜七天,如果七天内不见相好,就再增加七天,乃至四十九天,乃至一年,只有最终得相好了,才说明在佛前自誓受戒得戒了。


如果我们的菩提心发得足够广大,并且还具有空性的智慧,也可以在当前的时代获得上品戒体。




—— 传喜法师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明白这个道理,当下即得菩萨戒品
· 印光法师 | 在家居士受持菩萨戒的误区与注意
· 菩萨戒通一切诸佛菩萨之本源
· 受菩萨戒的好处原来有这么多
· 梦参老和尚:菩萨戒有两种
· 受持菩萨戒者应该具有的觉悟
· 菩萨戒,是高级的忏悔
· 关于“菩萨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梦参长老法语 | 菩萨戒受了,非犯不可,为什么还要受呢?
· 受了菩萨戒之后,每天都要思考怎么发菩提心
· 戒体加身,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 做菩萨,您准备好了吗?
·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和预备功课
· 菩萨戒和三皈五戒的区别
· 求受菩萨戒全攻略
· 受菩萨戒之日,也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生日
· 为何要受菩萨戒?
·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和预备功课
· 菩萨戒的功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