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来一场“双向奔赴”

2023-11-26 00:08:00 发布: 人气:6

点击观看《甘露法雨》第十五集

图片



明心见性


图片


所谓“明心见性”,

为什么人人有心,却明不了、见不了呢?

因为心里面空荡荡。

你说一张白纸上有画吗?对艺术家来说,它就有画。

对科学家来说,虚空也不空,充满了各种射线、各种维度。

当心灵充了电,我们就知道心是有质量的,是光明的、是温暖的。当心里有资粮的时候,你就能够明、能够见了。所以积功累德,也是往心灵里存钱一样。




经书广泛流通

佛法就兴旺吗?



图片


如果没有佛法的传承者,光有书,是不能作为佛法的延续的。


图片


一本书不能让人得到三皈体。狂妄的人看了书可能会更狂妄,连佛教文化的传承者、人间的出家人都不会恭敬,更不愿意去皈依。这样我执我见傲慢的人,离佛很远很远,却能佛言佛语,这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佛法。


所以不是因为经书广泛流通了,佛法就兴旺了。佛教信徒越来越多,僧团越来越庞大,佛法才能兴盛。





佛法,不能降格






图片

虽然修行要谦卑、低调,但不代表可以把佛法降格。


出家人为什么要坐得高一点呢?


图片


为了表示法的尊贵的缘故。不是他个人要坐高一点,而是讲法时,听法者必定于低处坐,这是佛法的规矩。


所以佛教里才有一句话:宁愿老僧下地狱,不将佛法做人情。






你与真理,隔了什么?









图片


我们和真理、圣贤之间的隔阂,

就是我执我慢、习气业力。

所谓修行,就是去掉这些。

去掉了,真理就在那里,诸佛菩萨就在那里。







佛的借贷





图片

不要以为做人是我们自己的福德。如果不是佛的救度,我们可能此时还在地狱里受苦。


我们能生而为人,都是诸佛菩萨的威德加被,借给我们时间思考,借给我们福德反省。否则我们连忏悔的自觉、反省的能力都没有。这个能忏悔的资格,有时候都是佛借给我们的。


图片


很多人一被佛救上来就忘了这个本是借贷来的,就当成自己的一样奢侈地消费。实际上佛菩萨借贷给他,让他离苦得乐,不是鼓励他做坏事的,而是给他机会反省,让他有一点福报,有一点能力,自利利他、造福社会、帮助民族国家进步。他为富不仁,这个账不能算到佛菩萨身上。


佛菩萨慈悲有什么错呢?


图片


就像出家人救蝎子的故事一样,每次救蝎子都要被蜇一口,痛入骨髓。别人就问:“你明明知道蝎子就要蜇人的,为什么还救它?”这位师父说:“救它是我的愿力,蜇我是它的本能。我不能因为它的本能,放弃我的愿力。”






决定胜



图片


图片


现在所谓大恶的人,很多都是过去有善根的。否则不要说大恶,连小恶的资本都没有。做恶也要有福德资粮的。


所以现在我们修的,要回向下世一定要遇到好师父,不能错路。否则这辈子佛门里修一点,回向了人天福报,那将来不觉悟的时候,现在所修的就都变成造业的资本。


所以佛教里有一个“决定胜”。“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一切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图片
图片


不要认为小乘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大乘,好像它们彼此有界限,彼此有不同。


智者大师在天台宗里,虽然讲藏通别圆,但在讲通教的时候,他也说到阿罗汉所证得的人无我的空性的功德,相当于一位菩萨到一定的资粮位才能够有的。能够在短暂的人生里,产生小乘的出离心,通过修行证出小乘的果,这都不是小乘的根器,祂本来就是菩萨来的。


佛陀在《法华经》里就说:“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经典句句是宝










图片


实际上,佛陀在我们人寿短暂的时候,传的所有佛法都是窍诀。有可能佛陀自己要领悟很久,要积累很多很多资粮,才得到那一句话。所以经典句句是宝。







圣贤的胸怀



图片


作为圣贤来说,他把浊恶的世间视为他的责任,把众生作为他悲悯的对象——因为轮回没有底,所以要去救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无边的胸怀包容众生,融化众生。“你可以是毒蛇,一遍一遍地咬我,但是我不在乎。”这是圣贤的胸怀,死也是为了度众生。




最聪明的“嫁接”





图片
图片


把三宝作为生命的皈依,把宇宙高级文明作为生命的终止,这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嫁接”,以佛的智慧、佛的行为准则、佛的无边功德为我们的生命内涵。


只有仰仗着佛的力量,我们才有能力跳出生老病死,跳出烦恼,跳出业报。佛陀是以大慈悲故,他不是来“炫酷”的;我们追随佛,也不是为了涨自己的身价。所以佛弟子求生极乐世界,只要能出三界,下品下生也要去。







以佛性恢复人性









图片


佛弟子修行,一方面要有好的智慧、戒定慧的功德,另一方面还要趋于平凡。要保持在一种状态——我执我见的覆盖很薄,就像一层轻纱,脆到自己都会风化掉,最后自然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人性的美和善良。


学佛就是要深刻领悟到这一点,再反省自己,把自己根子里恶的因往外挖。所以学佛有时候也是培养善良人,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下和未来,以佛性恢复人性,以高尚倡导风尚。







与诸佛,无损链接


图片


三宝的功德每天都是铺天盖地的,充满每一寸空间、每一刹那时间。我们最后解脱,靠的是诸佛菩萨的威德、现前僧团的意乐——大家很高兴回向他,心里不会有障碍。


所以我们现在共住要作清净观,每个人要很努力。如果大众和合,那跟诸佛就无损链接。这不是靠技巧,也不是靠多大的智慧,实际上是靠我们朴实无华的人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个话题没有攻克,修行就很困难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文殊菩萨?
· 习气就是轮回,“我执”就是三界
· 净旻法师:佛教中国化的当代课题
· 憨山大师 | 终日妄想浮沉,念佛不得受用
· 与佛菩萨不期而遇
· 快来看看,这个说的是不是我们?
· 设定我们的人生目标
· 最究竟的皈依境
· 这个温馨的日子,你拿什么作为感恩语?
· 斯时诸缘具足,当生大欢喜
·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扛着你走过那段最难走的路
· 【梦参长老法语】你有这么一念心,就使你度过一切灾难
· 一人成就,无量众生得解脱
· 印光法师:放生的物命会再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 发了一个菩提心,福报却变了!?
· 当今时代佛弟子的使命
· 佛陀转妙法,不可说的《法华经》
· 抓住佛法的火花,点燃生命的智慧火焰
· 你,救生命的那颗心有多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