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之间如何做到心心相印

2023-11-27 08:17:00 发布: 人气:17
图片


图片
图片


善知识就像佛伸出的接引之手,

为我们指明佛的方向,

善用百般方便带领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来学佛,不是来学贪的。


现在有很多香客都跑到佛门来求,求股票涨,求高升。有的来寺院求师父加持,就好像贪念“最好师父是唐僧肉,分我吃一口,听说吃了就长生不老了”。


师父存在的价值就是带领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佛性,带领大家找到自己的无量光无量寿。生命有漏即苦,我们要用这个生命来追求无漏的佛性,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佛让大家回归正觉,平息贪嗔痴。善知识就像佛伸出的接引之手,为我们指明佛的方向,是我们和佛之间的桥梁,拉近我们与佛的距离,善用百般方便带领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

图片




“听话”,其实是对师父的一种信心

Manjusri Monastery







“听话”,其实是对师父的一种信心。师父叫我念阿弥陀佛,我就念阿弥陀佛,同样的,师父叫我放生我就放生,师父叫我点灯我就点灯。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在这个过程中,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哪一天资粮丰富了,阿弥陀佛垂手接引,极乐净土立现目前。


“听话”也是一种与佛陀的配合。佛如医生,我们如病人,佛给出药方,但药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吃。听佛的话,实践佛的方法,病哪有不好的道理?


佛法的奥妙就在这里,只要你谦虚、有惭愧心,依着师父的引导,一点一点慢慢就能与师父心心相印。心相印了,到处都是佛性,佛性一现前,当下就是解脱。所以佛教界流传一句话:师父叫你鞋倒穿,你就倒穿。


学佛要听师父的话,这真的很重要。师父说的高深的听不懂,比如戒定慧,慧不一定懂,定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戒总会持吧?佛叫你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喝酒,不要抽烟,这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智慧,你总能做到吧?如果佛陀宣讲的最基本的戒无漏都做不到,那定的无漏和慧的无漏就变成空中楼阁了。低的都做不到,高的哪里会得到。


佛不忍众生受苦,深入五浊恶世,行诸度化,但众生好度吗?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佛的话是真实语、究竟语、慈悲语,但众生听得进吗?置之不理、充耳不闻!面对难度的众生,佛也是会伤心疲惫的。就像你自己的孩子,如果忤逆、不听话,你是不是也会伤心流泪?


图片


《华严经·入法界品》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对于弟子来说,师父是最大的依靠,师父不在了,依靠就没有了。所以佛陀即将涅槃时,弟子们哭得死去活来,那眼里包括毛孔里流出来的不是泪,是血。


我们说请佛住世,不是光嘴上讲讲,是要去依教奉行,听佛的话,实践佛的教法——精进地修习四念处、四精进、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时时刻刻保持正念,安住在正道之中。我们的戒定慧的功德能日日增长,就是佛法住世、善知识住世最重要的因缘。


修行苦,苦就苦在这里,不是说没吃的没喝的,而是心与佛法的真实义难以相印。一句“阿弥陀佛”,我们都知道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无量光无量寿”,看不见摸不到,想真正了知它就要从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去训练。


师徒间相互配合,从简单的听话到复杂的领悟,心与心渐渐相印,有一天你就能明白“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图片






一个好的修行人,

不会把他人的弱点变成自己的缺点

Manjusri Monastery







图片

当师徒间的心能够相印

这种相印就会超越生死

对于我来说,

师父他老人家永远都在

我的生命在哪里

他就坐在我生命的最高处




图片


为什么希望大家经常忆念师公悟公上人,因为他老人家福慧圆满,你看了就会生欢喜。有欢喜心的时候,以师志为己志,越忙越开心。


但我们毕竟还是凡夫,会时不时被凡夫的业障和烦恼影响,会用凡夫的习气去揣度和评价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师父。这时候,作为师父也会无奈。


师父的心很真挚,视一切众生皆如父母,但“父母”不领情不配合,常常让师父碰一鼻子灰,结果很可能是师父没有度了“父母”,“父母”却把师父给度了——“算了吧,我先解脱吧。”


一个好的修行人,不会把他人的弱点变成自己的缺点,不会把他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罪业。当我们看到听到所谓的恶业时,首要的是自我忏悔。


因为你所看到听到的,只有在娑婆世界才有可能发生,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了你在娑婆世界,这是你的业报。而五浊恶世一切众生的习气都跟我有关,这是我们共业所生的世界。


何况有时候你认为的“不对”、“不好”,恰恰是别人对你的一种提醒,是在为你演示无量劫来你所做过的恶业。这时候,如果你懂得忏悔,生生世世的恶业就能得以清除。


这五浊恶世就像没有边际的一片荒漠,你身处其中,被自己和众生的业力包围着,内外交煎,怎么冲出去?


除了理性,还要勇猛,除了勇猛,还要有大悲情怀,把在这娑婆世界遇到的所有人事,都变成佛法,变成功德,变成增上缘。


图片
图片



智慧火是关键,智慧越高,见地越高

Manjusri Monastery








在《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当日月净明德佛遇到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这样舍身供养、行大精进的弟子时,祂内心的那种大欢喜我们能体会吗?


有这样一个弟子,什么都可以咐嘱给他,交代给他,他可以接你的班,你可以安心下班。这种骄傲和喜悦,每个师父都渴望体验。


其实,除了师父会心生喜悦,作为弟子,生起如法的心后,自己也会高兴得不得了。甚至有时候宁愿就在这样的心的状态中速速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怕万一哪一天业障来了,烦恼来了,就又掉入六道轮回了。


图片
图片


我们要向药王菩萨学习,一心沉浸在佛法中,用佛法的智慧灌顶,以佛的法身慧命替代“我”,把整个身心投入在佛的智慧中燃烧,然后,以此光芒照耀更多的世界、更多的众生。


这火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火。人类自从找到了火,生命就向前进了一大步;而凡人和圣人之间的区别是能否找到智慧的火。


我们来五台山就是来求智慧的火种的。如果般若空性的智慧生起了,那所有一切的善法乃至不善法都能在智慧火中得到净化,得到升华。


图片


智慧火是关键,智慧越高,见地越高。就好像师徒之间,当弟子面对师父时,以小乘见地来见师父,他眼中就是小乘的师父,以大乘见地来见师父,眼中就是大乘的师父。


师父没有变,但每一个弟子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有自己的修行层次,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师父,在每个人心里的投射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在你净化自己的心灵之前,是因为业障;净化自己的心灵之后,是因为功德。功德越大,师父在你心里越不一样。





图片
图片

遇到有真实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去追随他

这个话题没有攻克,修行就很困难

天台山螺溪传教院落成庆典圆满举办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扛着你走过

一生梦缘铸就的百年传奇纪念梦参长

成为三宝弟子了,首先要保护三宝

什么叫传承?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那些师徒间的永恒片段,是我们解脱到极乐世界的通道
· 勤修戒定慧
· 这一念觉悟,是我们无量劫的善缘成就
· 与佛,来一场“双向奔赴”
· 这个话题没有攻克,修行就很困难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文殊菩萨?
· 习气就是轮回,“我执”就是三界
· 净旻法师:佛教中国化的当代课题
· 憨山大师 | 终日妄想浮沉,念佛不得受用
· 与佛菩萨不期而遇
· 快来看看,这个说的是不是我们?
· 设定我们的人生目标
· 最究竟的皈依境
· 这个温馨的日子,你拿什么作为感恩语?
· 斯时诸缘具足,当生大欢喜
·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扛着你走过那段最难走的路
· 【梦参长老法语】你有这么一念心,就使你度过一切灾难
· 一人成就,无量众生得解脱
· 印光法师:放生的物命会再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 发了一个菩提心,福报却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