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世界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后的自证境界
师父悟公上人曾经在岱山慈云极乐寺建了一个“华藏世界”,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立意非常深远,当时赵朴老看了都称奇赞叹:“世间仅此一处。”
后来,师父又在新昌大佛寺的殿堂里建了一个,那个空间就比较大一点了,大佛景区看到后觉得很有意思,跟着在山洞里也做了一个,慢慢地,“华藏世界”就在很多地方传播开了。
我们的般若洞也是受到师父“华藏世界”的启发而设计的,我们做了两面镜子,人站在其中,也会有重重无尽的效果。
很多人刚看到会不理解,做镜子有什么稀奇呢?世间到处有镜子,寺院里的镜子有什么深意呢?实际上,它反映了文殊菩萨很重要的一个法门,叫“华严境界”。
这在《华严经》里有记录,是佛陀菩提树下成道后的自证境界。佛陀成道后,二十一天说华严,在我们这个三维、四维的世界,人间是二十一天,但在宇宙里,它是无穷无尽的。
这个宇宙的时空都可以入到佛陀的二十一天里去,叫“于一尘中尘数刹”。如果这二十一天只是宇宙时空中的一粒尘埃的话,那释迦牟尼佛就可以在这一粒尘埃中展现无尽的世界。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华严经》里“小可以容大、大可以入小、大小无碍”的境界,我们怎么去想象呢?就像佛教的公案里,旷野下大冰雹,一个修行成就者可以钻进残破的牛角里,我们怎么想象呢?
世界从哪里来?人生宇宙从哪里来?从“一”里来,一为无量。所有的森罗万象最后又归到哪儿去?归到“一”里。能再回归“一”,说明这个人的一生没有白过,最后实现了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是什么?从无限、无极处而来,没有被森罗万象束缚住,最后又回归到了高维的、高智商的、高文明的世界。
大道的世界就是这个宇宙里的高文明世界,我们来五台山求智慧,就是要知道大道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一”是什么。如果明白这个“一”了,就像我师父那样,别人给他磕头,他如如不动;别人批斗他,他也如如不动。
师父常说起《华严经》里的这句话——“无处不毗卢。”毗卢是最高的智慧境界,“无处不毗卢”,就是说无处不可以是最高的境界,无处不可以是解脱的世界。最高的智慧境界在哪里?对于一个明白大道的人来说,随处都是。
所以,文殊菩萨才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快乐是有快乐的基因的,你有解脱的智慧,你就能获得解脱的人生;如果充满了愚痴,那就是苦的人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佛菩萨已经解脱了,祂为什么不在他方世界享受解脱,而要来这个娑婆世界管我们呢?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啊,祂要倒驾慈航。我们知道这个了,就会对佛菩萨生起感恩,感恩心生起来了,我们的解脱也有希望了。
同时,《华严经》里文殊菩萨也讲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告诫我们修行人:你不要忘记曾经为什么来修行,你是为了自己的解脱,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解脱,你发愿要成佛的。
把一切众生都当自己的父亲、母亲,要把他们从苦海中捞出来,置于究竟安乐的彼岸,自度度人,这就叫“初心”。在这漫漫的成佛之路,你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你要在这个初心下,自我砥砺、自我鞭策,始终提醒着自己。
FORIQINGLIANG
我师父解释华藏世界时也说,一一出生,重重无尽,有一个人修成就了,就可以令无量的众生解脱。"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无量众生的利乐都会从我们的菩提心里得到彰显。
学佛就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样,一个崭新的文明世界扑面而来,原来世界还可以这么精彩。这是什么世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灵世界。心灵世界在哪里?“如是我闻”,一打开经书,就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