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有无常想,
精进修行,
积累福德资粮。
《念无常颂》
今后我当死,尽人莫不知,
日日又不死,由此常心生,
譬如夺标人,得失虽有二,
总以得为准,决不以失记,
此不正思维,正知正念蔽,
时起久住心,执常谓不死,
便觉现前身,继续多需备,
求暂时诸乐,避目前苦计,
亡躯舍修行,力求苦守据,
更求长生法,总不念及死,
于诸解脱法,成佛等大事,
无暇及观察,而复生畏惧,
或游心圣道,趋重于世事,
纷扰度时光,万劳谢一死,
复多修行人,念死又未死,
渐渐常见生,怠弱不精进,
忽然死王来,迅速不先闻,
纵精神腾跃,大势力财能,
文章巧技术,仙药咒术等,
或避山海间,王臣兵威等,
老少中年人,美容或丑辈,
智愚贤不肖,皆不免于死,
人寿说百年,百年者有几,
纵许汝百年,百年有尽时,
百年末后日,亦何异短命,
况此百年中,刹那不暂停,
如织师织布,赴刑场罪人,
及少水鱼类,电流等更思,
如织师织布,赴刑场罪人,
及少水鱼类,电流等更思,
又此百年中,尽日扰纷纷,
杂话饮食等,夜来复昏睡,
奔赴苦思维,伤情拭眼泪,
病苦困床席,避逃冤家类,
老年多衰病,久忧长不死,
清净好时光,百年中有几,
智人善观察,应当勤戒定,
死王何时来,不先与我信。
第
/
一
/
站
今后我当死,尽人莫不知,
日日又不死,由此常心生:
这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必然是要死的,但是今天没死,明天不死,后天还不死,这样慢慢就觉得,我好像不会死吧。
譬如夺标人,得失虽有二,
总以得为准,决不以失记:
好比投飞镖,虽然有投得准投不准两种可能,但几乎每个人都是抱着我一定能投准的想法去投的。对于死亡也是如此,不会去想我会死,总觉得我是会一直活着的。
此不正思维,正知正念蔽,
时起久住心,执常谓不死:
这种不正思维生起的时候,会把我们修道的初心,把应有的正知和正念都遮蔽住。今天不会死,明天不会死,后天也不会死,今年、明年都不会死,这种“不死”的念常常住在心头。所以当有一天得病了,被医生告知没有几天可活时,就会特别不甘愿,“怎么是我,为什么是我?”
便觉现前身,继续多需备,
求暂时诸乐,避目前苦计:
因为不会念自己会死,而是常常念自己不会死,所以就会为现前的这个身体准备很多东西。既要准备物质上的受用,也要追求感官上的快乐,要想方设法避免受苦。
亡躯舍修行,力求苦守据,
更求长生法,总不念及死:
我们说“忙”字,竖心旁加一个“亡”,人们往往为了暂时的有漏的快乐忘失了正念,身心无法安住在修行的状态里。经办各种营生,苦苦守着自己的资产,然后就想着怎么能健康长寿,吃什么补品对身体好。老年人常常被广告上的保健品骗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于诸解脱法,成佛等大事,
无暇及观察,而复生畏惧:
对于生老病死这个困境不会去多想,对解脱和成佛这样的大事,更无暇去观察和思考。你跟他讲佛法,讲生死,他还会觉得讨厌,觉得畏惧。他会回避这个话题。
或游心圣道,趋重于世事,
纷扰度时光,万劳谢一死:
或者曾用心在圣道上,但因为习气的缘故还是会趋重于世间轮回的琐事,最终纷纷扰扰下还是躲不过一死。我们现在住在寺院,投入在三宝的事业中,尤其执事们,为了服务大众,每天忙忙碌碌,这种忙碌的状态下就不能失去正念。只要正念不失,那你天天就是在积累功德。
复多修行人,念死又未死,
渐渐常见生,怠弱不精进:
虽然念着死,但是念着念着,又没有死,然后这个常见就生起来了,就慢慢懈怠而不知精进了。
第
/
二
/
站
忽然死王来,迅速不先闻,
纵精神腾跃,大势力财能:
忽然之间,死亡就降临了。纵然精神又好身体有力,势力也大,拥有的财富也多,都不会听到死神预先的招呼。
文章巧技术,仙药咒术等,
或避山海间,王臣兵威等,
老少中年人,美容或丑辈,
智愚贤不肖,皆不免于死:
无论想什么办法,无论怎样的样貌、智商、品德,都不能免于死亡。
人寿说百年,百年者有几,
纵许汝百年,百年有尽时:
讲讲人寿有百年,其实几个人能活得到百年。就算你能长命百岁,这百岁也是有尽头的。
百年末后日,亦何异短命,
况此百年中,刹那不暂停:
比如活到八十岁了,接下来还能活十几年,那这十几年跟世间的年轻人比起来,不还是短命嘛。
如织师织布,赴刑场罪人,
及少水鱼类,电流等更思:
就像一个织布的人,也犹如押赴刑场的罪人,步步近死;又像那些少水的鱼类,河里抽水机在抽,水越来越少,慢慢地鱼连竖都竖不起来了,最后躺在那儿,“噗通”翻腾,奄奄一息;又比如一个干电池,用着用着电就没了。
又此百年中,尽日扰纷纷,
杂话饮食等,夜来复昏睡:
这百年,睡觉去掉三分之一了,加上烧饭、吃饭、闲谈、洗衣服、营办资生产业,还剩下多少时间是你自己可以掌握的?
第
/
三
/
站
奔赴苦思维,伤情拭眼泪,
病苦困床席,避逃冤家类:
除了睡觉、吃饭、工作、杂话,还要谈谈情说说爱,生生烦恼,再羡慕嫉妒恨,从而引发各种伤怀、痛苦。这中间可能还会被贫苦、病痛笼罩,还要躲避来自冤家债主的诽谤和攻击。所以,这百年时光,你所爱的人会占据很多,你所恨的人也会占据很多。
老年多衰病,久忧长不死,
清净好时光,百年中有几:
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弱,业障越来越重,没有修行的功德力,就没有办法迈过生老病死的坎。所以一个老病久的人,最后连死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是被动的状态。
修行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师父常说“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一切自在”。这句话里其实蕴含着“我可以预知时至,到时候说走就走”这样的道理。真正的修行人根本不会被生老病死套住脖子。所以像我们现在这样,天天打坐、念佛,这种清净的好时光,一辈子当中能有几天啊。
智人善观察,应当勤戒定,
死王何时来,不先与我信:
智慧的人总是善于观察,勤修戒定。戒是关闭诸恶趣之门,定则是定在善境中。至于死神什么时候来,这里能海法师就是在问我们,你准备好了吗?
悟公上人常开示说,人生唯生死是大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好商量。所以我们能够活着,能够学习佛法,乃至能够住到寺院,就要格外珍惜。每天要有无常想,精进修行,积累福德资粮。你在佛门修的每一点资粮都是在为自己加分。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