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应该先讲讲天台宗的特色;有人认为,应该先讲讲天台宗的起源;也有人认为,还是应当从“天台宗”的宗名讲起。
本来,这似乎都不是问题。但经过长期的观察,使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鉴于佛教天台宗的特殊性,学习天台宗的第一课,真的还是应当从“天台宗”的宗名讲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以来,中国的汉语言文字迎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随着大量汉字的被简化和被合并,在后续的繁简体汉字识别中,产生了大量的汉字误识、误写、误读现象,“天台”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台”和“臺”是两个并行的独立汉字,不但字形不同,字义不同,而且读音也完全不同。
“台”本是个星座用字和地名用字,当它做为地名概念使用在浙江天台山、天台县、台州以及由此衍伸的佛教宗派名“天台宗”时,它根本与另一个汉字“臺”毫无关系,也绝对不是“臺”的简化字。这在传统古籍和佛典的书面行文中,均能清楚地辨别这一点。
从读音上讲,“天台山”“天台宗”的“台”读作tāi(胎),“舞臺”的“臺”读作 tái(抬),是绝不能混淆的。
事实上,正是六十多年前的简化字运动,人为地消灭了汉字“臺”,极不恰当地把两个汉字合并成了一个汉字:台。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人们想当然地以为“台”和“臺”完全是同一个汉字,它们只是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于是,误识、误写、误读者便比比皆是。
我难过地看到,天台宗寺院的升座法会,满屋子的贺联贺幛都写成了“天臺”;很多出版的天台宗的典籍封面都印成《天臺四教仪》、“天臺智者大师述”的字样;好多位天台宗法师的讲座视频,从头到尾“天台”的发音都是读错的。试想,一位修学、弘扬天台宗的专业法师,如果一辈子连自己的宗名都没搞清过,是不是很悲哀啊?可惜这种现象在今天并不在少数!
还有,当前许多关于天台宗的概论资料和网络简介中,几乎都写着:又因本宗的主要教义依据《法华经》而建立,所以亦称“法华宗”。
其实这么说完全不符合客观历史。
纵观唐宋元明清的中国相关佛教文献,“天台宗”有全称“天台宗教”的(见《佛祖统纪》),有别称“天台教观”的,有美称“一乘圆宗”的,有自称“山家”“今家”的,有简称“台宗”“台教”的,请问哪有把天台宗称过“法华宗”?
唯一相关的先例是唐代日本天台宗最澄大师所撰《山家学僧式》中,有“天台法华宗”和“法华宗”的提法。但这只是日本佛教界的一家之言,并不是中国天台宗的固有称谓。把日本的一家之言提高到“天台宗亦称法华宗”的高度,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是不能代表天台宗的真实情状的,我们最多只能表述为:“天台宗传入日本后,又别称天台法华宗、法华宗”才较为严谨。
为此,我郑重倡议:应该把厘清“天台宗”的写法、读法和称谓作为“学习天台宗的第一课”加以认真对待,巩固常识,正本清源地开启我们学修台宗的殊胜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