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被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此时阳气达到极致,万物生长最旺盛。
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很容易让人感到燥热、困倦。怎样才能克服高温天气给身心带来的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谓夏至日,念佛时,声声佛号得清凉。夏至正是佛弟子们静念摄心、用功办道的好时节。
清朝的普能嵩禅师作过一首“夏至”念佛诗:
夏至虔诚念佛陀,
虎溪远祖种莲荷,
池塘蒲绿凉风少,
庭院榴红热气多。
法法圆融归净土,
尘尘究竟入莲坡,
如如一句弥陀佛,
识转智成一剎那。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夏至,怀着虔诚心来念佛,如当年慧远大师一样专精不懈。真心念佛,就会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中,种下属于自己的那朵莲。然而,莲池清凉少人来,红榴庭院多愦闹。世人多忙于追求五欲享受,很少有愿意静心念佛的。净土法门圆融超胜、利钝全收,所谓:“一念佛心一念佛,念念佛心念念佛。”只要肯老实念去,久久功夫纯熟,凡夫的心便能转为佛的心,烦恼妄识定能转为无漏智慧。
炎炎夏日得清凉的妙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每天也都是在烦恼堆里头出头没,要哪一天能把烦恼的云盖清除掉,这才是入了清凉地。
“清凉”,这实际上是一种受用的境界,当现前般若的时候那是真正的清凉,三界火宅都能立时消灭。
我们这具“臭皮囊”,它只是业报身而已,不是真的“我”。它既可以制造地狱、制造轮回,也可以制造解脱、制造功德、制造众生解脱的因缘。
天很热的时候,有个修行人偏偏不躲在树荫里,却要在太阳下面打坐,这叫“夏修三伏”。很奇怪,他一点不流汗。为什么?因为越是不好的环境,越容易回光返照,跟佛在一起,而往往越是环境好,就越容易放逸。因此,他六根都摄不放逸,正念具足,虽然外面炎炎烈日,内心却是一片清凉。
所有的受都是苦的,温度低一点,我们就感觉冷了;温度高一点,就感觉热了。科学的发展,就是为了克服这个苦,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苦。最多只是改善外部环境而已,热了,造一个空调降降温,让我们感觉舒服一点,但是这个苦的根本解除不掉。
建立有形的道场,不如建立我们心中的信仰。人是因为大殿而解脱,还是因为内心有信仰而解脱?内心的信仰才是安止之处、解脱之所,才是炎热夏天的清凉地。
夏日炎炎,更要回光返照,要找到我们本自具足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热也不冷的佛性。身处寒凉,皈依佛性,自有暖阳;身处炽热,皈依佛性,自有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