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长者和日渐“成器”的乞丐儿子

2024-07-30 00:02: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图片



《妙法莲华经》里有一个比喻叫“穷子喻”。


一位大富长者,他跟自己的亲生儿子失散了五十年。这个富翁想尽办法到各个地方开公司,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到自己遗散的孩子。大富长者从一座城辗转到另一座城,坚持不懈地寻找着……


总算有一天,儿子以一个最潦倒的乞丐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这个穷子看到一家新开张的店铺很热闹,寻思去凑个热闹,但一看那么豪华,来往的都是有威德的人,非富即贵,他马上就想:“这不是我该来的地方,我还是跑吧,别到时候饭没要到,还被当作小偷打一顿。”于是,他赶紧逃离。



图片

▲【穷子胆怯逃走】莫高窟第95窟 晚唐



大富长者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儿子,赶快派两个人说把他追回来。眼看后面有两个人追上来,这个穷子又瘦又饿,身体羸弱,营养不良,心想,担心的事总算发生了。别人还没跟他解释呢,他自己先吓晕过去了。

长者一看,知道这个孩子不堪以接受真相,什么也不能告诉他,他是个乞丐,乞丐就是乞丐的世界观、价值观。于是马上制止了手下,“你们回来回来”。大富长者不仅有福报,还有智慧,他让这两个人换上破破烂烂的衣服,打扮成和他儿子一样的乞丐模样的人,去接近他,陪他一起要饭。

这孩子醒过来后,看身边多了两个伙伴,跟他身份差不多,就开始和他们搭伴要饭了,有组织了,他有点安全感了。不久,同伴就说:“我们居无定所,也不知道下顿饭在哪儿,是不是找一个固定一点的工作呢。”他说:“有什么固定工作呢?我们啥也不会,只会要饭。”同伴说:“我们能找到一个人家,给他打工也好呀。别人家粪坑满了,我给他挑个粪也行啊。“他说:“可以吗?”这两个同伴说:“可以呀,试试看。”

有了两个伙伴这样引导着他,他开始到别人家打工,除粪、扫地,干最脏最累的活,但总算也有个地方能住了,能遮风避雨了。虽然干的是粗鄙的下人的活,但他一点也不嫌弃,对他来说,这也是进步了。这样他的饮食和心态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逐渐从普通人家干活,一点一点升级,最后到大富长者家做清洁工。

这个大富长者总算能看到自己的儿子了,于是他也乔装打扮啊,把高贵的衣服脱掉,穿上破烂的衣服,弄得脏脏的,把自己打扮得没有福德的样子,然后也拿一个破扫帚、弄个畚箕干活,想尽办法靠近他这个穷儿子。



图片

▲【穷子在马厮工作】莫高窟第454窟 五代



最后的结果你们都能猜到吧?大富长者把他提拔成打扫卫生的小组长、小队长,然后全部卫生都交给他来负责,变成“厕所所长”。然后说:“我那个住处挺好,你也帮我监管着吧。”培养这个儿子慢慢做到管家,从小管家到大管家,直到也能跟着他日进斗金,出入豪门,接触非富即贵的人了。机缘成熟了,大富长者公开宣布:“这个管家实际上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法律文件签好,他是我的继承人。这时候,这个“穷子”也能应接这些了。



图片

▲【父子相认】莫高窟第98窟 五代




图片
图片



实际上,这个“穷子”不是身体的穷,也不是金钱的穷,他是志穷,他不堪受。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这孩子“不成器”。这个“器”跟肉体没关系,它是心量。我们为什么要成法器?我们怎么成器?过去人是要造就你这个器,先把器擦干净,小器做大器。我们现在根本没这概念了。

大富长者就比喻佛,众生都是佛的独子,但因无知,“舍父逃逝”,在六道漂泊流转,不知所归。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因为佛能够指导我们的生命,因为祂了解我们。我们为啥双眼皮,为啥单眼皮,身上几个痣,福禄寿有多少,佛都知道。不单单知道这个,你的前生后世,佛都悉知悉见。



图片



佛是最究竟的,佛的能力菩萨也比不了的;菩萨的能力是阿罗汉比不了的,阿罗汉的能力外道比不了的。佛既然来管我们,肯定是想帮助我们。祂要不想管我们,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苦海无边,只有佛可以帮助我们终结轮回。

轮回不是一个定数,彼岸也不是定数。只有我们皈依三宝了,才有彼岸。我们如果不想轮回,一定是有一个外作用力参与到我们生命里来了。




图片
图片



看这个经典,我想,幸亏这个贫子一直都是个好人,才会有后来的结局。他如果想,诶,这个大富长者给我管了这么多,账本也给我管了,金银财宝进出也我管了。他如果半路贪污了呢?

所以,一个人最后成功一定还是靠德性,不仅仅是所谓的勤劳,还要有很厚重的品格。干任何一个事的时候都好好干,不要去谋自私、谋自利。



图片



这位大富长者毫无所求地,一心只想找回失散的儿子,让他继承自己的财富。如果这个孩子的品格不好,他怀疑了这位老人家:有什么居心吗?有什么目的吗?或者他中途贪污了怎么办?所以一个人最后成功一定还是德性,要有很厚重的品格。就像我们来到三宝地,你不要跟佛菩萨“做生意”。这个“大富长者”是为了救你的,你还跟大富长者谈什么条件呢?

贫子在整个回归的路程当中,每一步他都很感恩的。他任何一步不感恩,德性上出问题了,有可能都不会有这个结果。我们学佛的过程也是一样,每天要有感恩的心,步步要有感恩的心。讲到底了,我们跟师公的那个年代没办法比的,我们现在是在祖师的荫庇下,在诸佛菩萨加被下,过着这样的修行生活,如果感恩心丧失了,你收不住身心的,所以每天要珍惜。



上下滑动阅览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愈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需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趋。’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值。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敝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需、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敝使人、需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一精一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一精一进故,所得宏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样的PK,当然要赢
· 文殊菩萨现前的殊胜
· 快乐,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品
· 这是宇宙里的共同语言
· 从此岸,到彼岸
· 修行要不怕修改
·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法华经》一开篇,戏剧冲突就上演了
· 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 这样做,才叫朝山
· 不可轻慢他人,也不要轻贱自己
· 佛教经典是这样提炼出来的,所以叫经典
· 这种水,你触着它就是清凉,能化热恼
· 虔诚的心中,就有观音菩萨
· 心光里,一刻也没有过去
· 祂,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 那是错觉,不是正觉
· “降伏其心”,是修行的核心目标
· 穿上那件义工服,三宝就已经在加持你了
· “我”,最高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