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

2024-09-07 00:01:00 发布: 人气:47
图片


2024年9月7日,

农历八月初五,

11点11分06秒

迎来白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每到这个时节,暑气渐消,

天气转凉,寒生露凝。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

秋属金,金色白,

故以“白”形容秋露,

称之为“白露”。



白露 三候   


《诗经》之《周南》中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图片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白露时节,

鸿雁开始列队,准备集体南迁。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

燕去鸿归,荷衰草枯。

秋风萧瑟,

白露满山叶飞坠。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

诸鸟感知肃杀之气,

纷纷储食备冬,如藏珍馔。



一身诗意,觉悟人间   


白露,

是古人诗篇中传情达意的载体,

它催生了诸多传诵经年的千古名句。

让我们从它美妙的名字中,

从这一滴泠然纯澈的露水中,

一窥古人心中的清秋。


图片


《诗经》中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观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李白说: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杜甫说: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说: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顷倒。”


图片


千百年后,

古人眼中的那些绚丽的秋意长卷,

心中的爱恨缱绻与执念,

也如花叶上朝露,早已消弥于人间,

所以,佛陀早在千年以前,

便向我们道出肺腑之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到蜎飞蠕动,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皆如梦、幻、泡、影、露、电,

暂现斑斓,转瞬即逝。


但是,人生并非无解,

佛陀也同样给出了答案: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若能见一切相时,回光返照,

便能直趋菩提,觉悟人间。


图片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 


历代祖师常借时节演说佛法,每以景物利济群生,值此白露时节,秋风荡漾,塔寂清凉,恭摘蕅益大师《圣学说》中的一段开示,以飨读者。


蕅益大师《圣学说》:

“如良田然,种未植,莠未芸,而灌以粪腻,益增芜秽而已。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芟刈名利莠草,随时溉灌,勿助勿忘,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至于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虽神农复兴,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芟刈:shān yì,指对杂草进行割除清理。


就好像是一片良田,如果种子尚未植栽,莠草尚未耘除,便骤然浇灌以粪腻肥料,结果自然是乱草丛生的芜秽景象。那么,种田及修行的正途应是怎样呢?


首先要能拣择苗与草,并分别采取措施:以智慧、慈悲为代表的菩提之心,犹如种在土中的嘉苗,需要勤加保护;以名望、利养为代表的烦恼之念,犹如长在田里的莠草,需要留心割除。


其次,一切时、一切处均要注意长养菩提善根,清理烦恼杂草,也就是所谓“随时溉灌”。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急切;也不能片刻忘怀,失于疏忽。


世间农夫种植庄稼,如果勤于培育,精于耕耘,久久为功,待到白露秋分时节,自然丰收,不仅外秀,更兼内实。修行也是如此,倘能以此随时溉灌,勿助勿忘的功夫,持之以恒,久久自见进益。


虽然如此用心种田,仍然难保会有种种天灾降临,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干旱和洪涝灾害。这是即便神农复兴于世,也难避免的。不过农夫仍旧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减少损失:旱,则用水车排灌的方式,以补降雨不足;潦,则用开凿沟渠的方式,以泄洪水淤积。只要尽力救灾,妥善解决,依然能够旱涝保收。


对修行来说也是一样,种种顺逆境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即便成佛之后,如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还示现有金枪马麦之事。作为修行者,虽然无法让顺逆境缘不复出现,但遇境逢缘仍可善调自心,犹如旱则车水,潦则开渠一样。这样无论境缘顺逆,都能藉以磨砺自心,待到白露秋分时节,必见秀而且实的丰收景象。


人生如露,知白守黑

人间万象,心豁事达

天凉露重,愿君安康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清凉壁纸|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九月,流金
· 开山见宝,香脆美味颜值超赞
· 一切佛弟子,都应该这样做|《佛说盂兰盆经》浅释(四)
· 为什么这一天,功德如此大|《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三)
· 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加持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 我们要主动配合地藏菩萨
· 江旻憓奥运会逆袭夺冠!讲述伤后如何快速康复,铸就坚韧内心
· 印剧《佛陀》音乐原声Buddham Sharanam Chants
· 为什么要“有缘”才能来到寺院?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八月,秋来
· 寺院用斋的全套仪轨
· 了生脱死, 一定是在心灵上完成的
· 清凉壁纸|观音菩萨,为我而来
· 大暑 | 修得宁静心,自在且清凉
· 怀念 | 三十年,他和他的“佛教在线”
· 悼念安虎生居士
· 佛陀所证得的彼岸,我们现代的人还需要吗?
· 小暑 || 夏日消暑有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重?
· 2024/07/04 【六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