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路上,你需要坚信和坚守

2024-10-13 09:02:00 发布: 人气:15
图片



菩提

路上

图片
图片

你需要

坚信和坚守


PART 1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受菩萨戒之前,会问:“是菩萨否?”“是菩萨。”这是一种信心的培养。


图片


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信心,比如出去旅游,有一座山风景很美,但是山高路险,你要是有信心攻克困难,那就能上路了,毕竟“无边风光在险峰”。


我们要想做菩萨,一定会经历比别人多得多的艰难险阻,但是沿途的风光也一定会很美。所以,我们每个人相信自己能成菩萨、能成佛,这是我们行菩萨道的最大动力和基本理念。


“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我是能成佛的,不管前路再黑暗、肉体和精神被困苦压榨得再麻木,我的菩提信念也始终高高驾驭着我的行动,毫不动摇。就像飞机驾驶员飞到浓浓的迷雾中,可见范围不超过一米,但是他知道自己一定能飞出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次受菩萨戒的最后,三师跪下来,为大家证明,也请十方诸佛来为大家证明。证明的这一刻,首先你的善心会震动,然后由地水火风组成的你的身体也会震动,生命的一切都在你菩提心的光照中震动着;同一时刻,诸佛菩萨善业如云,身心的震动就会与诸佛的功德力同频,达到共振。这种心灵的震动,不是画家能够描摹的,也不是音乐家能够演绎的。




PART 2

图片

    坚守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师父讲:“你要想做菩萨,就要找到菩萨;你要想念佛,就要找到一个念佛成功的人;你要想参禅,就要找到一个参禅开悟的人。”


我的师父,我跟了他十三年,他的言行一直策励着我,让我惭愧,这种惭愧也一直督促着我。我披着师父留下来的袈裟,这个袈裟的力量跟它的大小有关系吗?没有的。在这曲折的人间,它是师父心中的一盏明灯,是他对菩提大道的坚守。


“菩提”翻译成中文是“觉”,所以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心是什么呢?那直接指的就是佛的觉悟的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这次法师也为我们解释了,说:“上品心就是度一切如母有情,无一众生不度;中品是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下品菩萨心就是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我们出家人吃饭,每天只要端起饭碗,就先吃三口饭,心里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所以,“和尚”,是人间最伟大的两个字,因为他是要代表大道的。但这“和尚”两个字的伟大之处,在社会的普及度是那么差,以至于被人误解甚至诟病,我们对此是有责任的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学佛了一定能度化众生吗?不一定,因为度化是双方的,不是一个人的。但是你能表法吗?表法是你一个人的,你只要保持身口意干净、端正,对人对物的态度是好的,你的智慧是明晰的,那就会起到一个表法的作用;你有了一个好的表法,也就会对社会起到度化的作用。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信号|佛教慧日


图片


相关文章
· 关于戒法,关于怎么得戒体,虚云老和尚的珍贵开示
· 戒法是佛陀的大加持
· 这样去念佛,都可以往生净土
· 戒律是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 心中有数:你的戒体得到了吗?
· 受菩萨戒对我们生命的意义
· 菩萨戒 | 轮回苦海里,你有了一件“救生衣”
· 修行越是往上走,越要以菩提心为基础
· “我要做菩萨”,同学伴侣很重要!
· 悟公上人: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
· 受了菩萨戒,为什么要储备锡杖?
· 悟公上人:得不得戒体,不需问他人
· 黄庭坚《发愿文》| 山可摧,海可枯,菩提大愿不可动摇!
· 为什么菩萨戒谁都能受?
· 菩萨戒体会陪伴着我们,转烦恼为菩提
· 同样的一天,你守戒和不守戒所得的是天壤之别!
· 选择了菩萨之路,未来注定越走越光明
· 受菩萨戒,就是在人间塑造圣贤
· 菩提心的五个特性
· “菩萨”这个话题有多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