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叫“菩萨净戒”,它的戒体源于法身佛——万法的清净本性。
六祖大师有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宇宙万物的本基是清净的。我们身口意制造的“垃圾”只会障碍自己,让自己堕入轮回,宇宙的本基却丝毫不染。所以忏悔,忏的也只是自己的恶业。
那以什么为忏悔工具呢?就以这宇宙最干净的本基为“抹布”,来抹掉无始以来以至今生身口意所造的贪嗔痴诸恶业。如果能忏悔到这个点上,那就能真正忏悔清净了,就如《法华偈》里说,“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居士受菩萨戒前要先受五戒,实际上,受持五戒是让我们不要制造轮回的业,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讲的是五戒的内容。
那菩萨戒的内容,完全不是五戒能望其项背的。菩萨戒讨论的是宇宙的大清净本体,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本源,它已经超出三界了。所以发愿做菩萨,这是心地上的——我遵守于这宇宙的法则,清净的法性就是如此。
对菩萨戒戒体的认识,对戒条的修持,都源于这个原理,叫“不二”。所以菩萨戒不是行为准则,而是见地和智慧。行持的时候也是波罗蜜的状态,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所以只要跟菩萨结缘,就会解脱。
就像一个我执深重、贪嗔痴、很认真轮回的人,他没有安全感,一直把“自私”作为自己的生命主题,当菩萨遇到这样的人时,菩萨就以空性的慈悲去拥抱他。而当他成为菩萨布施的对象的时候,他就会被解脱。所以布施波罗蜜,“波罗蜜”就叫“到彼岸”。
所以就算这个世界的人都成为阿罗汉,这所有的功德加在一起,都没有一位菩萨的功德大。因为阿罗汉只是自己超出三界了,而菩萨就像点金石,点谁谁解脱。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