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

2024-10-07 00:02: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诸位善知识,明天是大殿上梁,你们都抱着诚诚恳恳的心情来参加这个仪式,那是很不容易的,这都是宿世的善根所发动的。现在要举办一个法会也是不容易的,假如寺里主人没有半点道心的话,那也不容易成办一个如法的法会,更遑论说成就一个如法的道场。 


这个道场叫菩提寺,菩提两字是梵语,翻做中国的语言,叫“觉”,或“道”,或“智”等。虽菩提有三乘之分,但我们端指佛果菩提,详细来讲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国语言叫“无上正等正觉”,亦即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菩提道果。


大家今天有缘踏入菩提寺,大家自问有没有发过菩提心呢?如果还没有的话,大家一定要立刻发,要知道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譬如你种田,秧不插下去,你还指望有稻收成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等于种下菩提种子,将来必定会开福慧两足之花的。


菩提心,换一句话来讲就是“广大心”,心要发得广,愿要立得大。释迦牟尼佛过去就是发广大心,立五百大愿,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百劫种相好因,所以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呀呀!不是一生二生就可以成佛的喔!


大家听了我这样讲,成佛是这样不容易的,是否很无奈、很担心呢?请大家放心不必过虑,大家既然有缘来到这里闻法,这不是简单的事情,《金刚经》里讲:“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末法众生开了一个方便之门,可横出三界,一生成办的法门,那就是念佛的法门!


念佛法门,虽然是殊胜的法门,但仍须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所以菩提心就是佛心!那么这个佛心与众生心站在本体上来讲是否有二样呢?没有二样,所以佛心与众生心站在本体上来讲是同一种心,而无有二种心。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讲,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即是说我心、佛心与众生心,若站在本体或本性上来说是无差别的;又如禅宗马祖道一大师常用“即心即佛”一句来接引学人;或傅大士《心王铭》中提到的“即心即佛”都不外站在本性上来讲的


而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更把本心的功德力用交待得透透彻彻,他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刚才我讲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所谓成佛之心就是把我们自心的功德力用显发出来,如《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天天念佛,就是天天作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故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如净宗大德夏莲居居士讲:“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大家对《心经》应该不陌生,《心经》其实就是我们自心的一部经,也是般若经六百卷的心要。《心经》若要讲解的话,讲快点,一个钟头也可以讲好;若讲慢点,详细一点,那么也可以讲足一个月。


这《心经》嘛,就是谈心,就是谈一切众生的本心本体;释迦牟尼佛说法,其实就是谈心。我们的本心本体如同《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亦如同六祖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等,这些讲法都是真如的理性,也是菩提的道心,亦是我们每个人本体所具足,不乏少的功德力用,所以我们要发起心来,不要再犹豫了!


《华严经》里讲:“但愿众生能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所以我们发了大菩提心,念佛就不是单单求自己安乐了,看到一切众生都要给他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还要念得不高不低,不快不慢,清清楚楚,一切众生得到这一句佛号,有办法了,菩提种子种下去了!你假如念得高声,他吓了;念得低声,听不到;念得不清楚,得不到利益;所以必须清清楚楚。


一称佛名,众生即可千生离苦,因为这个佛名是万德洪名呀!我们念佛要知道这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呀!


所以大家快快下菩提心,耕耕念佛犁;因真果不虚,因地下的种子是不生不灭法,他日果证当然也是不生不灭法呀!


——恭录自悟公上人开示录

《蓬莱拾遗》



图片

▲同登觉岸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受了菩萨戒,为什么要储备锡杖?
· 悟公上人:得不得戒体,不需问他人
· 黄庭坚《发愿文》| 山可摧,海可枯,菩提大愿不可动摇!
· 为什么菩萨戒谁都能受?
· 菩萨戒体会陪伴着我们,转烦恼为菩提
· 同样的一天,你守戒和不守戒所得的是天壤之别!
· 选择了菩萨之路,未来注定越走越光明
· 受菩萨戒,就是在人间塑造圣贤
· 菩提心的五个特性
· “菩萨”这个话题有多高级?
· 从金刚宝戒到菩提心的内涵
· 求受菩萨戒全攻略
· 受菩萨戒之日,也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生日
· 为什么佛弟子一定要受菩萨戒?
· 菩萨戒的见地,超乎你的想象
·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 菩萨戒,通一切诸佛菩萨之本源
· 有了这些正因,受菩萨戒的因缘就成熟了
· 欲求解脱,当下就要好好修行
· 只要发起了菩提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