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大家受了菩萨戒,听别人分享感悟时,会觉得每个站在那里讲话的好像都是自己,仿佛他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这很神奇的,这就叫“同学伴侣”。大家都是同根所生,共享着同一种荣耀、同一种光照、同一种心愿。
我们要记住这种觉受,把它变成生命。所以平时要时时记得“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净土、念布施众生。
受了菩萨戒以后,我们念的佛都不一样了。你会清晰地知道,佛有法身、报身、化身,还有事业身、功德身。我们参加菩萨戒法会,我们成为菩萨,这是不是佛的事业?佛教术语里,这些仪式叫“羯磨法”,“羯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事业”。我们受菩萨戒,成为菩萨,这就是佛的事业。
佛不是涅槃了就不在了,我们来到三宝地里,有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见到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都是见到的。知见不同,所见的也不同,这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念法,我们受了菩萨戒,就要念大乘教法、大乘经律;念僧,要念贤圣僧、菩萨僧。
念戒,就是念菩提心戒、金刚宝戒。过去很多大德就是以念菩萨戒本修行的。“六重四十八轻”来自于《优婆塞戒经》,我们可以发心去学。受了菩萨戒以后,念咒也如法了。因为念所有佛的咒,都要以发菩提心为前提。念咒没有力量,就是因为没有发起菩提心。
念净土,也就是念极乐世界,念我们的归宿。我们天天行菩萨道,有了这个因,自然就有回归净土的果。我们每天都要忆念:“极乐世界是我家,我只是暂时留在娑婆世界上班的,这个工作打卡好了,我就回家去!”
而且,你就一个人晃晃悠悠回净土啦?要不要多带几个人?这样我们就理解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千手了,就是要尽其所能地多拉一点。要多拉一点,那我们平时是不是要结众生缘、行菩萨道呀?所以念净土里又包括很多内容。
念施。最普遍的“施”是财施,在财富上让别人占点便宜,让他高兴;
最主要、最宝贵的“施”是法施。我们的戒体是解脱的,菩萨的学处是解脱的,所以我们就会带着解脱的智慧看待问题,我们给别人的建议、给别人法的布施,也是趋向解脱的,这比世间财富上的小恩小惠高级多了;
还有一种是“无畏施”,我们有了菩萨的威德、资粮,看到众生处于危难之中,应当去救助并施予无畏,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同时,我们也要保护自己,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智慧为前导。
我们要天天忆念这六念法门,如配浮囊,如悬宝印,将这“六个秘密法印”藏在心里,印自己,印世界,印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