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早开始弘法的时候,面对众生不是一上来就讲苦集灭道,而是讲与世间能共通的、大家都能理解接受的话题。
比如一个普通人来问佛陀,修布施的人和没有修布施的人,死后有什么差别?佛陀说这两种人如果死后都能升天的话,修布施的人宫殿会更广大,眷属会更多,受用会更丰富。那个人又问,一个修过布施的人和一个没有过修布施的人,都证得阿罗汉的话,会有什么不同?佛陀回答说,这两个人虽然都证得阿罗汉果,但他们在世间的受用是不一样的。修过布施的人出去会得到更广大的供养,没有修过布施的会缺少人缘。
我看到这里就觉得特别奇妙,佛陀并没有讲很甚深的苦集灭道,而是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大家都能懂的话题。比如持八关斋戒时有念施,菩萨行处的四摄当中有布施,六度里也有布施,也就是佛陀对世间讲布施,对声闻道、缘觉道也讲布施,话题是共同的,但是从中又可以抉择出微细的差别来。
这其实就是通过共同道的交流,令众生增上佛不共的智慧的觉照——众生从共同乘上跟佛陀保持一种相同的认知,再启发圣智,随着佛陀的语境使智慧增上。也就是通过世俗上的共同语言引发出对道的意趣和意乐。
佛陀看起来好像在跟大家讲普通的话题,但是他能从共同的引申到不共的,众生也就在聊天当中不知不觉开发了智慧,随顺着佛的引导而趋入圣智,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平时可能也会有这种体会,在听经闻法的过程中,突然忘我,人境都空亡了。
看似亲切地聊天,娓娓道来,实际上聊着聊着就把众生带到了智慧的境界 ,令众生从业报的蕴里透露出觉性的光,从而从烦恼中解脱,从五蕴中解脱。经典里常讲到,一个话题,佛陀讲着讲着,听法者就开法眼净了,就入圣流了。这就是佛陀的功德力。
我们大家每天晚上来法堂也是这样,一起聊聊天,聊着聊着精神就起来了,法义就出来了,聊着聊着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了。
我们的生命中,除了业报身,还有很多种身。我们过去的福德形成了今天的身体,今天的行为又在这个身体里造了另外一个身体,也就是我们的业报身里还套着一个业报身。如果这个身终结了,另一个业报身马上接上,该在哪儿成熟,就在哪儿投胎。
我们信佛了,受了三皈五戒,乃至出家,这就形成了功德身。但对我们来说,功德身的力量大还是业报身的力量大,现在还不知道。受了戒,戒体的身体在哪儿,我们自己还不清楚。沉浸在浑浊的业报身里,我们要很细心的,才能感受到生命里面什么是我们学佛之后的身。
所以我们这个人,就像套娃一样,一个身套着一个身。如果我们的业报身生病了,靠什么身体来度过它?靠我们的功德身。有了功德身,可以对业报身进行修复,甚至让它恢复健康。
所以我们每天相聚在法堂,一起聊一聊,当你的心中受到法的滋润,有了觉醒的力量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幸福。这对我们的功德身就是一种增上。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