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住过禅堂的人,一到禅堂看着禅宗的家风,又是香板,又是号令,“咔咔咔”一弄,就入那个情境了,也不知道怎么下手了,乱了方寸。
实际上,无论走到哪,你只要记住曾经用功的、你所受用的,记住这些,你放心好了,哪里佛法都一样的,禅、净、密、律都是一个。只要把心定住了,祈祷佛菩萨,祈祷有缘的善知识,就这一招,到哪都管用。
如果忘掉这个,听着别人板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以为这里的佛法是不是不一样?这就糟糕了,这是邪知邪见。哪有不一样的?每一个祖师领悟的不一样吗?本体智慧都是一样的,只是方便不同。所以,不管外在环境再怎么变,你只要如如不动就可以了。
马祖道一大师就有个弟子,开悟之后到我们宁波的大梅山上住茅蓬。有人遇到他时就问:“你在师父门下觉悟了什么,怎么就来住茅蓬了呀?”他说:“师父跟我讲‘是心是佛’,我明白了。”这个人回去就把话转达给马祖。
马祖听了之后,说:“你跟他说,现在我的家风不一样了,我现在讲“非心非佛’。”然后那人又回到宁波,对他说:“马祖大师近来佛法有变,弘扬的是‘非心非佛’。”他一听回答到:“这老和尚经常迷惑人,管他‘非心非佛’呢,我就‘即心即佛’!”这个人又回到江西跟马祖汇报,大师听到就笑了,点点头说:“梅子熟了。”
所以,用功的时候就好好用功,一处得受用,处处得受用。“佛法无多子”的,你明白了,无内无外,浩浩荡荡。哪里不是真风浩荡,哪里不是慧日高悬?佛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禅堂里看着香板如电光交错,你就正念提起,如如不动。有过可以打,无过也可以打,随便怎么打,灰拍掉不少,你别动心就行了。
提起正念,然后跟着大众的节奏,把这个“我”调整地跟大家能融在一起。止静的时候就止静,开静的时候就开静,催香板的时候就跑起来。不要这边已经喊着催着板了,维那师父都在跑,你还如如不动。更不能大家都在跑,你还迈着小步,那叫扰众生心。合群为戒,和合众是为戒,你要不和合,就已经犯戒了。
我们的罪业,就是靠在大众的融合中去消除的;我们的智慧,就是在与大众的默契中显发的。这就是“和合众”,无论是早晚功课,还是禅堂,都是锻炼这个的。
你先在禅堂里“无我”,先在大雄宝殿里“无我”,先对着佛“无我”。这个学会了,才有资格对着众生无我。在正觉的指挥下,把“小我”融入大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去调整、去无我。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每一个乐器都演奏得恰如其分,该低沉的时候低沉,该高扬的时候高扬,该什么样就怎么样,恰如其分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就是在这里面去锻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