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初祖终南杜顺大师圆寂日

2024-12-15 06:03:00 发布: 人气:452
图片


农历十一月十五日,

华严宗初祖

杜顺大师圆寂纪念日

 

杜顺大师(557~640年),唐代雍州万年县(陕西临潼县北)人,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出家后讳法顺,因为俗家姓杜,又称杜顺大师,俗称敦煌菩萨


大师十八岁时出家,投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后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等地说教,所说直显正理、删去浮词。当时盛传他有种种神异事迹,所以《续高僧传》把他编在《感通类》中,并说唐太宗仰慕其神德,引入内禁,隆礼崇敬。《佛祖统纪》载有唐太宗和他的问答,并说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后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


世称杜顺大师为华严宗初祖,其说始于圭峰宗密。大师提出“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法界三观,阐述博大精深的华严经内涵,为华严宗的教判及法界观奠定基础,日后二祖智俨法师、三祖法藏大师等华严思想,都是在杜顺大师的基础上扩充,而形成完整的华严思想。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师示寂于南郊义善寺,享年八十有四,葬于樊川北原。


图片
图片

鞋不丢失的因缘

图片


杜顺大师曾经有一次在长安城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把自己的一双鞋挂在大道旁边。三天三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是没有一个人来取他的鞋。


皇帝很奇怪,问他:“别人的东西放在家里都会丢,你的东西怎么放在大街上都没人取?”


他说:“我从无量劫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一根草,所以就有这样的因缘。”


图片

龙椅上圆寂

图片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杜顺大师于雍州南郊义善寺,普会善信,声言告别,又入宫内向唐太宗辞谢,然后升太阶殿,在御座之上,端坐圆寂了,世寿八十四。


唐太宗将杜顺大师的肉身在皇宫内供养七日,大师的肉身与生时一样,时时散发异香,入龛一月后,仍面色如生;安坐三周,全身不散。后来为杜顺大师的肉身建塔于长安南华严寺。


图片

  ▲杜顺大师灵骨塔


图片

文殊菩萨化身

图片


有位弟子跟杜顺大师学法多年,刚开始信心很大,久了以后,见师父白天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这很平常,没什么可学的,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


他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一再求道:“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您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开许了。临行前交给他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让他顺便送去。


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他按信上的地址沿路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没想到是一个妓女。他惊讶之余,还是将信转交给她。青娘子拿过信,拆开一看,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现在该走了。”说完坐着圆寂了。弟子觉得奇怪,将信捡起一看,信上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是观音菩萨。可是他还没有醒悟。


他又继续赶路,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猪老母,原来是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拱开看看,当场也死了。弟子又觉奇怪,捡起信一看,信里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但这愚笨的弟子,还不觉悟。


后来他到了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问:“你来五台山做什么?”他回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却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去见师父。可是当他到寺院时,师父已圆寂多时。


图片


图片

虚云老和尚:

善根浅薄难会善知识 

图片


佛在舍卫城二十五年,尚有三亿家不见不闻的,以其无善根福德因缘,故虽生值佛世,尚不见不闻;与佛同时在世,相隔很远,不见佛不闻佛的人更多。故无善根之人,虽生佛世也无用处,而且就算在佛身边,为佛弟子,若不依教奉行,也会招堕,如提婆达多是佛的兄弟,善星比丘为佛侍者二十年,不修行还堕地狱,城东老母与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与佛无缘,不愿见佛,可知见佛闻法之难了。


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乃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I 讲记17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讲记16
· 回头是岸 | 悟公上人讲《金刚经》意义(圆满)
· 念“扫帚”而证得阿罗汉果的周利槃陀伽尊者||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七课
· 悟公上人珍贵开示|《金刚经的义理》(上集)
· 念佛最快乐 | 悟公上人讲《金刚经》意义(四)
· 这个世界没有众苦,但受诸乐 I 讲记15
· 直心是道场 | 悟公上人讲《金刚经》意义(三)
· 悟公上人 | 赶快念佛
· 悟公上人 |《金刚经》的意义(二)
· 悟公上人 |念佛最为快乐
· 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去|讲记14
· 悟公上人 | 《金刚经》的意义(一)
· 悟公上人 |念佛最为快乐
· 佛陀那些“排名第一”的弟子们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六课
· 过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境界? I 讲记13
· 依这四位菩萨,净土法门才会修成功|讲记12
· 悟公上人 |只要发愿心,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去的
· 药师佛大愿 | 《药师经》讲记连载(二十一)
· 悟公上人 | 阿弥陀佛的功德,各方诸佛都要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