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你的脚跟要落地

2024-12-23 06:02:00 发布: 人气:25
图片



图片












🍂


这次各个地方都有阿弥陀佛圣诞法会,有的地方是念佛七,有的是诵经加念佛。福德因缘具足的众生,就可以在这个阿弥陀佛法会中往生净土。







在《极乐寺》这个片子里,悟公上人也着重赞叹西方,强调称扬圣号可以离苦得乐。他老人家,乃至过去净土宗的大德,可以说终其一生,“理上信解、事上行持,事上修、理上得,理上悟、事上证”,最后对经典所讲的深信不疑,身、心都高度契合。





我学佛的时候,最早选的就是净土法门。那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感触很深,就是:“念佛法门,贵在生信,难在起信。


这个“信”是一种智慧。智慧高才信得及,这个信才会稳。业障不除、福德浅薄,就很难产生这种智慧。所以“难信”,为什么难?因为“信”是要有智慧为基础的,甚至是需要大福报、大因缘的,叫“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图片





我们年年纪念师公,年年举行这样的弥陀法会,这是增上信心最快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忆念现前善知识,他们的功德巍巍、福慧两足,足以启迪我们的信心。





你看师公他老人家,那么慈悲,拿着笔记本念给我们听。他平时的开示是很顺畅的,称性发挥的时候,可以说是不违背于佛理的,但他还是给我们作对佛法严谨的榜样,拿着笔记本读,不会错。


他只要准确无误地读出来,那是带着一生的修证在读的,他所修的,跟他所读的是相应的、真实不虚的。所以表面看好像读得有点不通顺,但他厚重的品格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些小节。他朴实无华的读诵,反而另有一种味道。


🍂





一晃若干年过去了,曾经学佛时叫“偷心不死”,因为心不得安,心中的疑根不得除,所以修行往往不落地。


图片







莲池大师曾在涅槃前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实际上“老实”二字是不容易的。我们为什么不老实?就因为“偷心不死”。讲到底,就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一个人求得了心,生命才能踏实。但我们往往求不得心,我们就活在虚妄里,五阴炽盛,五阴魔、烦恼魔罩着,心没有现前过。


就像月下树影婆娑,娑婆也是虚妄的影子世界。只有完全放下、透脱了虚妄,心光独露了、成片了,这时候脚跟才落在了大地上,才是“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才“日日是好日”。









“生而为人”,只是个人的业报,我们还在六道之中,随业流转,认五蕴为“我”。但五蕴是无常的,色受想行识,就这个“行”,色中有,受中有,想中有,识中有,行阴之河流淌不息。





图片

古希腊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的生命无法俯视这条河,甚至我们只是河中的一个波纹,就是无常法。










生命如同通过灯泡的电流,“感触”就是灯泡投影出的光,它不是恒常的,而是生灭的。


当我们生命状态平稳的时候,电流平稳,输出平衡,我们觉得这个光就是这样持续的光。当身体疲劳或者生病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幻觉,甚至有一种穿越感,这种状态,就像电量不足了,或者灯泡故障了。


但实际上是一样的。正常时发出持续的光,这是一种状态;出现故障,“咔咔”作闪,那也是一种状态。如果说后者是一个假象,那前者的光,它也是假象。


——三参法师





🍂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冥想: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平
· 法华会上,佛陀的慈悲
· 与大悲行者,结下解脱缘
· 父母祖先靠什么接收佛光?
· 一草一木,都是文殊
· 这种聊天,是最奢侈的传承
· 厚道厚德养厚福|英德韩泰
· 冬至,我们拿什么利益祖先?
· 冬至大如年 | 今天,别忘了这最重要的事
· 冬至 || 送给祖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 当下回向的重要性
· 当我们受戒回答“能持”时,佛的功德体就灌到我们的身体里了!
· 生命的价值在于阻断轮回
· 跨越生死的牵挂: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不再做一个无助的旁观者?
· 每一个家谱里,都有如灯塔般的存在
· 佛菩萨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法门是很高妙的
· 解脱的快乐,你得尝到
· 苦与乐的真相
· 最究竟了义的法身见
· 一念“南无”,法界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