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024年12月21日,冬至日,也是第一个“世界冥想日”。
联合国设立这个节日的理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都有冥想的习惯,冥想会带来祥和,带来同理心,甚至给身心灵带来健康。
2014年,联合国确立每年的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
在地球一年中最特殊的两个时节,这两个节日相互对应,相得益彰。
世界冥想日
心灵的宁静,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共同主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20亿人定期参与冥想活动,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内增长了近30%。在一些国家的机场里,还设有冥想室,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喜欢宁静的人提供打坐空间。
法兰克福机场的冥想室
早在2006年,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就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灵宁静,会形成非常良性的社会效果。
经典中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楞严经》)
内心宁静,是构建公平公正、和谐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当人类的心灵发生改变,地球的气场也将变得祥和。
所以“世界冥想日”的设立,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福善,也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2024
冥想
所以这个冬至日非常吉祥。一方面,我们中华文化赋予这一天超度祖先、阴阳会聚的意义;另一方面,“冥想”在这一天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倡导。
据联合国官方统计,在2024年的“世界冥想日”当天,全球有超过1亿人参与了冥想活动,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分享了超过100种不同的冥想传统与经验,这一数字充分展示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如果说,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祭祖、祀亲、超荐幽冥的一个节日,它还是极具我们这个民族特色的话,那“冥想日”是跨区域、跨国家、跨种族、跨文化背景的,它如果能变成人类的一个共同价值,这是非常美妙的。
在这世间,哪怕只是略略地让心灵宁静一下,这个功德都不可思议。
文殊菩萨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当我们心灵安宁,当我们的心保持正觉的时候,这是最吉祥的。
在佛教里,造塔是功德很大的。但就是造无量无数并且极其珍贵的七宝合成的宝塔,这个功德不如让心灵短暂宁静的功德。
为什么?因为这个三维空间的建筑,哪怕再华丽,它都属于无常法。它不是永恒的,终将坏灭,但一念静心所显现的正觉是宇宙中永恒的。我们的肉体无法达到永恒,唯有心灵可以,所以心灵的觉醒,对于生命来说是最伟大的。
所以我们佛弟子也好,乃至我们所有中华民族这片神州大地上有“神”气的“龙的传人”,我们对此要有敏感度。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拥有的财富,如果你想心灵宁静,那没有人能够打扰。
悟公上人在那个特殊年代,袈裟被收去了,经书被收去了,但他说,“我念佛他收不去的,心灵的宁静他收不去的。”所有你所珍爱的物质财富,佛陀告诉我们属五家所有:“一切财业非是真宝,五家水、火、盗贼、怨家债主、县官、恶子分耳。”(《大宝积经》)唯有心灵的宁静、精神的财富,没有人能够劫夺。
所以我们要知道重点,什么是重点?就是维护心灵的宁静。
佛弟子每天早上醒来就念偈颂:“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当你祝愿众生觉醒的时候,你当下也在觉醒。
保持自己的觉醒,保持对这世界的温度,这样的人一定是构建和谐社会、文明世界的最重要的核心力量,这样的人一定是最祥和的、最文明的人。
——三参法师
2018年,泰国“洞穴救援”事件中,曾经做过12年出家比丘的教练教孩子们打坐冥想,在漆黑封闭的洞穴里保持沉着冷静,克服恐惧和忧虑,并且尽可能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斯坦福大学的专家维斯(Leah Weiss)表示:禅坐或许是孩子们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禅修能减慢心率、呼吸,平静新陈代谢,同时降低皮质醇水平,减少氧气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保持体能,并在压力情况下更能保持镇定和控制感。
冥想的科学基础和益处
联合国:冥想是一种古老的练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提升个人福祉和精神卫生的通用工具。
世界卫生组织:冥想可成为一种强大的自我保健工具,为治疗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支持,尤其是在控制焦虑症状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念冥想,即使只有几分钟,也能帮助你获得平静和专注的感觉。
“世界冥想日”发起国:冥想是一种沉思的实践,有助于安定心神和提升觉知力,保持内心清明、中道与平静祥和。在武装冲突和气候危机,以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人工智能时代,通过冥想等方式提升人类的认知,为全球民众和地球的生存提供保障,这种做法尤为重要。
中国儒释道文化对冥想打坐都很重视:
佛教《释禅波罗蜜》: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大智度论》:菩萨修行亦如是,若有禅定,其心光稳定通明,照破一心无始劫来无明愚闇,乃至其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利乐无量有情,亦复如是。
老子《道德经》中,将静坐视为证悟大道之路径,并将其境界称为最高之德“玄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儒家《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庄子》中通过孔子和颜回的对答,表明“坐忘”的重要性:“回曰:回益矣!子曰:何谓也?回曰:回坐忘矣。子蹴然曰:何谓坐忘?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中还记载,黄帝曾向广成子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也就是说,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
学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禅定可以重塑大脑。目前,禅定在全世界的接受度都很高。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疗被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冥思静坐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
《世界科技译报》:每天静思两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作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