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参道友,道上会
FORIQING;IANG
修行的人不是讲“情”的,像我们出去参学的时候,同参道友在一起,不是攀缘的关系,都是“道上会”。 大乘佛教也好,上座部佛教也好,都有这个特质的。
一个修行人、一个真正发起向道之心的人,就是以道为无上的。只有明白了道、能修道,才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以,我们出家人报父母恩,不是靠给他们磕头,不是靠为他们挽起袖子干活来报答,是靠修行的功德。明白大道,会修行,整个生命转凡成圣来报答,这才能“一子出家,九玄七祖尽超升”。
所以,修行人好像很孤独,但是又不孤独,因为诸佛菩萨、贤圣僧都在,天下的僧团都在,不需要跟谁亲、跟谁不亲,全部都是往道上会。
即便是一位修行人转世到谁家里,他也不属于那一个家族,他的任务是为了酬愿,是为了修行度众生,而不是为了荣耀那个家庭。
好比释迦牟尼佛仅仅属于释迦族吗?孔夫子只是山东人吗?甚至说孔夫子仅仅属于儒家吗?不是的。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集大成者,是亚洲文化重要的象征,我们不能简单化、狭隘地去认知他。
《庄子》里面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如果在无明的大海里,有一条大鱼头出头没,轮回来、轮回去,这没什么意义的。如果我们有了智慧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能够转鲲为鹏,那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中华文明,还是整个地球的人类文明,核心都是在讲这个主题——怎么转凡成圣,怎么把最原始的生命、把一个像动物一样的自然人,变成一个精神性的人、一个有道学的智慧的人、一个觉醒的人。
FORIQINGLIANG
02.
杂缘放下,正念修行
FORIQINGLIANG
一般人很难看到修行人的价值,但实际上,修行人是人类文明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者、劳动者。
如果说一个经济学家是基于经济的规律在工作,那修行人就是基于法性慧命、天地宇宙大道的这样一个本基、这样一片土地在工作。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福田”,修行人是在福田上耕耘的人。
当我们自己找到了这种感觉,找到了大道的自信,才能向别人去证明佛法的真实不虚。
我们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要在平凡的生活当中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又能打破时空的局限,超越过去、现在、未来这种三时的虚幻,让自己像坐在莲花台上一样去悟。
修行路上,如果我们的色身不能提升,精神也不能提升,那这个时空不会变得神奇。
佛法里比喻鹅王能在水里取出乳来,一个修行人就要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放出无量光无量寿的光明。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与佛法同在的空间里,修出超时空的光明来,要很惭愧的。
我们桂仑老法师经常会讲,“三门清净好修行”“三门关起来,关起来好修行”。眼睛、嘴巴、耳朵,这三门你关得起来吗?你能清净吗?该做的事、要做的事、十万火急的事你做了吗?
所以,弥勒佛成佛的时候,连魔王都出来打更:“佛已出世,请勿放逸,若放逸,必至后悔。”
留给我们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你有没有认识到它的宝贵?有没有珍惜它?我们现在一切都是顺境,如果再不杂缘放下,让佛性完全地现前,去皈依佛法僧,皈依无量光无量寿,等到逆境现前的时候,想要降伏其心,想要无量光无量寿,是不容易的。
得一个人身是非常伟大的,此时此刻的这个人身是留给我们修行的,留给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是非常无价的,成堆的黄金也换不来。我们还蒙受着佛的护佑,还能修行,就要振奋自己,好好修行,要长出荷叶,开出莲花。
同时,也要知道,没有淤泥,哪里有莲花呢?沉沦在这个生死轮回的淤泥里面,就有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无量劫的生身父母。如果我们有点觉悟,不回头来度众生的话,是真的报不了佛的恩,报不了众生的恩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