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冥想日,地球宁静时
2024年12月6日,纽约时间下午12:54,第79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每年的12月21日为“世界冥想日”。
冥想(meditation)是一个跨越不同种族、地区、宗教、文化的融合性概念。在中国,儒家以此“正心”,佛教称之为“禅修”,道家为“入静”。
此项联合国决议草案编号为A/79/L.27,由安道尔、印度、墨西哥、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列支敦士登为核心成员共同发起,最终得到了包括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内的71个共同提案国的支持。
列支敦士登常驻联合国副代表Myriam Oehri宣读决议草案。
她表示,设立世界冥想日,旨在提高全球对冥想的认识。冥想是一种沉思的实践,有助于安定心神和提升觉知力,保持内心清明、中道与平静祥和。冥想有几千年历史,根植于不同的宗教、世俗、瑜伽和精神传统之中。如今,它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实践。
她说,在武装冲突和气候危机,以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人工智能时代,通过冥想等方式提升人类的认知,为全球民众和地球的生存提供保障,这种做法尤为重要。
冥想由来已久
世界冥想日
冥想的益处
通过冥想促进
和平与团结
良好的健康与福祉
当世界冥想日
值遇冬至时
2024年12月21日,正值中国的传统节气“冬至”。当“世界冥想日"遇到中国的”冬至“,一个是新兴的全球性关注内心宁静的日子,一个是承载着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节气,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它们之间却存在着诸多巧妙的契合点。
冬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且深刻的寓意。它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象征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意味着经历了最寒冷的日子后,阳光终将慢慢回归,阳气会逐渐回升,给世间带来生机与希望,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让人们沉淀自我、修养身心的时节。就如《周易》中所说的 “冬至一阳生”,人们可以在此时收敛内心,为未来积聚能量。
而世界冥想日,旨在鼓励全球民众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之中,努力找到片刻的宁静,去唤醒内心的力量,追求内心的平和,进而形成促进身心健康的共识。它提醒着人们要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通过正念冥想这一方式,去体验和平、幸福、自由、同情与团结的深刻内涵,让心灵得到滋养和休憩。
可以看出,冬至所蕴含的回归、新生等寓意与世界冥想日追求内心平和、唤醒内心力量的理念相契合,二者都聚焦于人们的内心世界,都有着让人在特定时间沉淀自我、修养身心的共通之处。
世界从此有了“冥想日”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