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九课

2025-01-21 06:02: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佛说阿弥陀经》是念佛法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都不越出此部经典。解放前,悟公上人曾于岱西净观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2000年,上人八十岁时,仍弘法不懈,于岱山慈云极乐寺再次宣讲。彼时众弟子有幸将其录制成影,此《佛说阿弥陀经讲记》是上人留存于世的为数甚少、非常珍贵的弘法视频资料。我们将陆续推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以期你我有缘弟子,犹是当时法宴清众,再睹尊颜,再聆法音,慧露同蒙,莲因共种。




以下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九课 文字甄选▼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又”,就是佛重新再叫舍利弗。佛又对着舍利弗说: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地面上有所说的种种好处,其中还有七宝所成的水池。池里的水有八种功德,充满其中。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池底是泥沙污淤,极乐世界的池底都是金沙;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的水是硬性的,极乐世界的水是软的。


我们这个世界的池,都是石头、水泥,砖头等这样子砌成一个池,底下都是泥沙;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子的,池的四边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宝贝合成,所以叫“七宝池”。


砗磲是白的,像白玉一样,一条一条有纹路,像车轮的渠一样。赤珠玛瑙,赤珠就是红色的珠子;玛瑙呢,形色像马的脑子一样,这几种宝贝。像上边所说的树林一样,有的完全是金的;有的底是金的,四边是银的;有的底是金银的,四边是玻璃的;有的底是琉璃的,四边是砗磲的、赤珠玛瑙的;有的底是琉璃的、砗磲玛瑙的,四边是金、银、赤珠、玻璃的。也是各式各样,都不相同的,这种宝贝都是可硬可软。


这种七宝池,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多很多,并且还是很大,或者有十由旬大,或者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大,直至一百由旬、一千由旬大,差不多要像大海一样。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意在这些池里头洗浴,我们土话就是“洗澡”了。并且池里头的水,你要热一些,就会热一些。要冷一些,就会冷一些。你要多一些,就会多一些。那么,我只想让水到脚板面,那水就在脚板面。我水要到肚脐上面,水就在肚脐上面。这个水,随人心所喜乐,这是叫“称心如意”。


图片

▲清·缂丝极乐世界图



“八功德水”,有八种功德:


第一是澄净德。澄是三点水一个登,登天的登,登上去的登。净是清净的净,这就是澄清洁净,没有垃圾污秽的。


第二种是清冷德。就是清清净净、很冷静,没有一点昏浊烦燥。


第三是甘美德。这个水吃了,还有味道,像我们这个水是淡的,没有什么味道的,海水是咸的,极乐世界池里的水是甘美的,觉得另有一种甜的味道,很好喝。


第四是轻软德。娑婆世界的水的性质,发大水的时候,就是房屋都冲塌了,田地也都冲塌了。说极乐世界的水不会出这毛病,它是轻软的,这样子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水往下流,极乐世界里的水可以往上流。现在科学也有发明了,我们娑婆世界,水也能够往上流。说古人讲“水往桥上过”,现在也有了,这是科学发明,极乐世界不用科学发明,自然地水往上流。


第五种润泽德。这个水滋润滑泽,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的皮肤,还要用这种润滑油啊,什么油啊擦擦,极乐世界用不着的,水本身是润泽的,能够益人身体。


第六是安和德。这个水洗了,非常安宁、非常和善,没有很大很急的波浪。所以,这种水里头洗澡,是很安稳的、舒服的。


第七是除患德。这个水喝了,有毛病,毛病会祛了。不过,极乐世界根本没有毛病,也根本没有患。这个水的功德能够除患,不但是除去口渴,而且还能够除饥饿。


第八是增益德。喝下去这种水,喝得多也不会出事情。在这种水里头洗澡,可以增长我们的善根,使得人身体安乐、心思清净。


有这样子的八种好处,所以叫作“八功德水”。并且,池里头的这种水永远是满的,不会干枯。池底下没有一点泥土,都是金沙铺满。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池水,有种种好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九课  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临终往生注意事项 I 讲记43
· 千万年也走不到的世界,心一动就到了|讲记42
· 临终时,怎么让阿弥陀佛亲自来接? I 讲记41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三)| 劝一人不杀生,如同救百万众生
· 因果不要让它错了,错了很危险|讲记40
· 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课
· 修一心不乱最好的方法 I 讲记39
·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什么?|讲记38
· 《心经》浅释(圆满)|这个方法,可以快速融入阿弥陀佛的怀抱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课
· 一个人能听到佛的名号,前生必定种过善根 I 讲记37
· 《心经》浅释(四) | 这就是佛说八万四千法的精华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课
· 欲生极乐世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讲记36
· 极乐世界为什么称“极乐”呢?||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五课
· 有愿心,必定有感应 I 讲记35
· 用佛法改写生命的“大数据”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二)
· 一定要求生极乐,因为有这样的好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四课
· 欲生极乐世界,最要紧的三件事|讲记34
· 《心经》浅释(三) | 怎么才能不迷失在外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