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声念佛的两种方法|讲记44

2025-01-25 00:01: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十四课 

时长:10:24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又告舍利弗,因为舍利弗是此部经的当机者,故所以每次都是对舍利弗讲,舍利弗代表法会大众。为什么要叫一声舍利弗呢?那么就是“注意了”。


我看见一心念佛就可以生到西方的这一种最大的利益,所以我要说——“故说此言”,一定要一心念佛的话。有听到我说这种话的众生——“若有众生,闻是说者”,要应当发愿生到极乐国土,这个机会切切不要错过。


利益有两种的分别,一种是自利,自己得到利益,生到西方去。生到西方去,寿命长,时候长,因缘好,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一生到就能够得到不退位——“生即不退”,再慢慢修上去,没有退下来的,这个是一种“利”;一种是利人,自利利他。使得旁人得到这个利益,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生到,见了阿弥陀佛,马上可以心开意解,再回到娑婆世界来,容易度众生,一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佛因为看见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有这样两种大利,所以劝说要一心念佛,盼望众生听到了这种话,个个都发出大愿心,都来念阿弥陀佛,都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但是我们要晓得,既然说生到了西方去有这样大的利益,反转来说,假如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就没有这样子的利益了。在娑婆世界只有祸患,没有利益,所以古人说的是实在不错,“娑婆世界修行也难,极乐世界成佛也易”,所以我们啊……



图片

▌说法图· 敦煌莫高窟322窟



舟山有一个当家,我带信给他:我说你要咬紧牙关,一心念佛。因为他有病的时候,他的确是咬紧牙关,一心念佛,拼命念,但是平常的时候松懈。


岱山头两年也有一个人,是宁波来的,他对人家讲怎么讲?“要拼命念佛,喉咙念哑了也要念。”好了,十多个青年都念伤了,心头也痛了。他对我说后,我说:“你们要当心啊,精进是容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反而打岔。”


故所以印光老法师在世的时候,人家亲近他二十多年,没有听印老念一句阿弥陀佛的音声,什么道理?他是绵绵密密,心地照了。这样子念,妄想也不能起来,外面的声音也不能入进去。这纯靠心念,念佛念心,心念佛。


高声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声音出来的叫高声;一种是声音不出来,心里专注一心,这个精进勇猛也是叫“高声”。这第二种高声,心里不出来,要持久之心,要长远之心,要平常之心。


所以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道在何处?在荣辱之间,一个辱,一个荣。荣,人家赞叹礼拜,不生欢喜;辱,骂我、打我、诽谤我,我也不退道心,这样子就是功夫有把握了。



图片

▌西方三圣接引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南宋绢画



我们要晓得,因为现在正是减劫的时候,算起来人寿是七十古来稀,这是唐诗里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况且一天一天过下去,将来的寿数还要更加短下去。有没有亲自看见佛呢,亲听到佛说法呢,也没有许多菩萨声闻天天在一块儿,现在又是末法时代,都是魔、外道。


啥叫“外道”?就是心外取法就叫外道,不是其它的外道。同了邪魔有所分别的,邪魔要害人的,外道他不过“心外取法”,知见不是这么正当,是这样子,凡是不合佛法的修行都可以叫做“外道”。


引诱人家走到迷路上去的这种人到处都是,我们这些人的根基又都是很浅薄的,哪里会得到真正的佛法,就在这一世上修成功?佛说过的,末法时代就是有亿亿人修行,这是《大集经》里讲的,“亿亿”,“亻”旁边一个“乙”,“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只有念佛求生,一心一意地、恳恳切切地念下去,才能够免得生死轮回之苦,一生可以成办。


所以除了这一个念佛方法,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困难的,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比不过念佛方法稳当。《百丈清规》就是讲,“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若不晓得这个道理,好像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唯识三十颂》第一课 | 修行,就从心地上用功
· “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九课
· 临终往生注意事项 I 讲记43
· 千万年也走不到的世界,心一动就到了|讲记42
· 临终时,怎么让阿弥陀佛亲自来接? I 讲记41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三)| 劝一人不杀生,如同救百万众生
· 因果不要让它错了,错了很危险|讲记40
· 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课
· 修一心不乱最好的方法 I 讲记39
·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什么?|讲记38
· 《心经》浅释(圆满)|这个方法,可以快速融入阿弥陀佛的怀抱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课
· 一个人能听到佛的名号,前生必定种过善根 I 讲记37
· 《心经》浅释(四) | 这就是佛说八万四千法的精华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课
· 欲生极乐世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讲记36
· 极乐世界为什么称“极乐”呢?||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五课
· 有愿心,必定有感应 I 讲记35
· 用佛法改写生命的“大数据” | 《药师经》讲记连载(三十二)
· 一定要求生极乐,因为有这样的好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