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学习《心经》消灾免难增福慧|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2025-02-08 09:02:00 发布: 人气:18


图片

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

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



图片



《心经》的观修引导之

“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The meditative guidance in the “Heart Sutra” teaches "If my mind remains unattached to myriad phenomena, what obstacles could arise from being surrounded by them?"



图片
图片


图片

找到我们的佛性

     - Find Our Buddha-nature -     


图片

“是诸法空相”,就是一切诸法显现出的佛性 ——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常住的,“真心”常住,就是“背尘合觉”,见一切“尘”时,都转变成了佛性。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当你安住在佛性中时,没有“色受想行识”以前的那种执着了。“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只是名字而已。


《金刚经》里说:“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把这些全部归入到佛性的角度时,“眼耳鼻舌身意”这个“用”也不会障碍着你,所以叫“无眼耳鼻舌身意”。“眼,非眼,是名眼。”我们现在,在“眼”就迷在眼,在“耳”就迷在耳。


图片
图片

Buddha-nature

图片


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叫我们要“都摄六根”?什么叫都摄六根?


在“六根门头”常能看到佛性,用佛性来“都摄六根”。这就是《心经》的第一个 ——“观”,要回光返照 ——“照”到,要把我们的佛性找到,找到之后,就不会迷在“眼耳鼻舌身意”了。所以观世音菩萨说,这叫“无眼耳鼻舌身意”。


正如古人所言:“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你觉悟到“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佛性的显现,你觉悟到“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佛性的另一个名字,你不起“爱憎取舍”之心,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As the ancients said, " If my mind remains unattached to myriad phenomena, what obstacles could arise from being surrounded by them?" When you realize that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and mind" are all manifestations of Buddha-nature, and that "form, sound, smell, taste, touch, and dharma" are simply another name for Buddha-nature, then you cease to give rise to discriminating mind of attachment, aversion, acceptance, or rejection. Thus, there is "no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or mind" and "no form, sound, smell, taste, touch, or dharma."



图片
图片

六 根 都 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显现自性的光明

     - Manifesting the Radiance of Innate Nature -     


图片
图片

Neither Born Nor Dies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我们现在“迷”在眼:“我明明有眼界,我只看到这些,为什么呢?”这是你被“色法”所障了。《楞严经》里讲:佛陀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左肩,阿难尊者回过头来看;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右肩,阿难尊者又回头看右肩的光。佛陀问:你左右摇头,是头在摇,还是眼睛在摇……


你现在可以眨下眼睛,请问是你的眼皮在开合,还是你眼的功能在开合?是眼皮在开合。


比如现在我们所在的讲堂,这个影子就“落”在了你的心里,而你眼睛能看的 ——“佛性”,被这个讲堂障住了吗?是讲堂障住了你眼睛的光吗? 其实是讲堂的“影子”“落”在了你的心里,你以为“这个”就是讲堂而堵塞了你的“心”。


佛所以告诉我们,“眼”是没有界限的,你若领悟到就能修出“天眼通”;你坐在这边,就可以知道家里发生的事情,以至用“这样的眼睛”去“看”别人一眼,就能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


图片

秋日记忆

图片
图片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的心意识会有边界吗?没有。“无无明”,你能找出个东西叫“愚痴”吗?你能拎出个“愚痴”来吗?“愚痴”有体相吗?有形状吗?没有。“无明”就叫愚痴,没有体相也没有本质,正因为没有体相也没有本质,也没有谁会生出一个“无明”来,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现在我们把灯“啪”打开,黑暗没有了,黑暗真的有生灭吗?黑暗只是光的一种对比度,我们却误以为有黑暗,这只是人的一种分别念。当你自性的光明显现时,就告诉我们:“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图片
图片


前面讲“佛性”,“不从父母所生,我们死了,身体就像脱掉的一件衣服”,但你的“佛性”没有死,你的“佛性”会长皱纹、会长白发、会死亡吗?所以“无老死”。


普贤菩萨为什么说“虚空有尽,众生业尽,我愿无穷”? 如来的体性有“尽”吗?无边际的。我们活着,一会儿“老”,一会儿“病”、“死”,层层障碍,学佛之后,让我们明白了,原来在我们的“生老病死”中,还有一个“不生不死”的!

Why does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vow, “Though space may exhaust, though the karmic obstructions of beings may exhaust — my aspirations shall never cease”? Could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Tathāgata ever be 'exhausted'? It is boundless and limitless. In our transient existence, we cycle throug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layer upon layer of obstacles. After learning the Buddha’s teachings, we awaken to realize that within our cycle of “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there exists something that is “neither born nor dies”!


原来,我们可以超越“生老病死”的沟坎、障碍,可以“了生脱死”!


阿弥陀佛!



图片


英文翻译:智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正知因果,得大吉祥 ——【吉祥缘起】3
·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二课
· 愿诵这部经,电力充满,充满戒恶的勇气、修善的信心!
· 怎样才能求得吉祥?【新年吉祥缘起】2
· 【新年吉祥缘起】这部经,将吉祥带到身边 ——《大吉祥经》讲记第一集
· 极乐国土,有多庄严?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一课
· 一年之始,诵这部经为家国祈福
· 高声念佛的两种方法|讲记44
· 《唯识三十颂》第一课 | 修行,就从心地上用功
· “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九课
· 临终往生注意事项 I 讲记43
· 千万年也走不到的世界,心一动就到了|讲记42
· 临终时,怎么让阿弥陀佛亲自来接? I 讲记41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三)| 劝一人不杀生,如同救百万众生
· 因果不要让它错了,错了很危险|讲记40
· 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课
· 修一心不乱最好的方法 I 讲记39
·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什么?|讲记38
· 《心经》浅释(圆满)|这个方法,可以快速融入阿弥陀佛的怀抱
·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