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莲池里,有一朵为你标名的莲花|讲记54

2025-02-26 00:01:00 发布: 人气:16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五十四课 

时长:11:19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后面为何加一个“汝等”呢?实在讲,“汝等”两字是对舍利弗等法会大众说的,不独是舍利弗尊者一人。那个时候所有听佛说法的大众,同后来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都要相信,混称“汝等”两字。


“皆当信受我语。”这个“信”字底下再加一个“受”字,就是要劝众生不但是要相信,听过以后还要奉行,依佛所说来依教奉行。能够晓得念阿弥陀佛,有想不尽、说不尽的功德,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再能够晓得念了阿弥陀佛,一切的佛都保护我、忆念我,就是相信鸠摩罗什翻译的六方许多佛的话。


所以说了要相信,说了还要奉行—— 依教奉行。因为若只是相信,不肯依了佛所说的去发愿、去念佛的话,那么同不相信有什么分别呢?譬如有人送我一样宝贝,宝贝么你要拿去,你没有拿去么,这个用不来的,但是并不是收受它。那么宝贝是宝贝、我是我,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佛第三次劝众生要发出信心来,主要是要相信佛所说的话,要相信六方诸佛所说的话。



图片

▌阿弥陀佛圣像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时佛又叫舍利弗,佛所说的要我们发愿,发什么愿呢?就是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


应当的“当”字,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三种愿: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叫“已发愿”;现在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叫“今发愿”;“当发愿”呢,就是将来也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样子叫“当发愿”。


已经、现在、将来,这就是三个时候,就是要记得:只要发愿心,无论什么时候,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去的,就怕你不肯发愿,那是没有法子。并且生到了西方,就都能够得到佛的地位,不会退转回来的。这一段看起来,愿心的力量真是非常大。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到西方去,个个都能够得到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发愿—— 已生,今发愿——今生,当发愿—— 当生。除非你不发愿,没有办法。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是屡次对舍利弗讲,对舍利弗讲就是对法会大众讲,这个我们要了解。那么既然发了愿心,就没有一个人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有了愿心,第一要信心,应该要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这是佛第四次劝众生。


若然不是像佛这样的慈悲,哪里肯这样得恳恳切切,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到第四次也要劝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若不是像上边所说过的种种好处,佛也哪里肯这样地不怕烦琐来劝人呢?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相信吗?还可以不赶紧地发愿去修行吗?若是再不肯发愿修行,不要说对不起佛了,就是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自己了,我们就对不住自己了。


所以佛劝我们,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叫我们生西方去,我们一定要去,一定要念佛,一定要发愿,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你只是相信,你不发愿,也不能生到西方。那么信也信了,愿也有了,行门不正确,不专门念佛,三心二意,这也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蕅益大师就是这样子讲:“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有深有浅,你若每天精进勇猛念、专一其心念,那么这个行门品位就高,这是一定道理。所以“娑婆勤惰才分,极乐荣枯顿现”,马上现出来。


所以生西方去,这朵莲花就是最初发心时,莲池里面给你标名的,阿弥陀佛就是将这朵莲花拿来度你,是这样子。所以你不发心,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你的名字,发心以后,就有你的名字。但是一天一天欣欣向荣,那么你就是一天一天勇猛精进,这样子;假如这朵莲花渐渐枯下来了,那么你自己道心退掉了,因为娑婆世界修行是不容易的,容易退道心,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生即不退。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个世界,连鸟都是阿弥陀佛化生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五课
· 能听闻这部经,不晓得是前生修来多大的福气 I 讲记53
· 知见非常要紧|讲记52
· 这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 I 讲记51
· 佛的音声最为殊胜|讲记50
· 一尊佛有无数的名号,一个名号有无数的佛 I 讲记49
· 一切诸佛都称扬赞叹这部经|讲记48
· 佛的法身,毫无阻隔 I 讲记47
· 他的功德,大得说不完|讲记46
· 八圣道分、四念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四课
· 《唯识三十颂》第十三课|明唯识性与明唯识位(圆满)
· 《唯识三十颂》第十二课|正辨唯识与通释妨难
·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三课
· 《万宇清·五台山赞》 | 听,来自大唐的古曲!
· 新春贺岁 《五台山赞》
· 《唯识三十颂》第十一课|前六识的相应心所
· 《唯识三十颂》第十课|明思量能变与明了境能变
· 《唯识三十颂》第九课|阿赖耶识与末那识
· 新年学习《心经》消灾免难增福慧|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 正知因果,得大吉祥 ——【吉祥缘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