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是念佛法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都不越出此部经典。解放前,悟公上人曾于岱西净观寺讲解《佛说阿弥陀经》,2000年,上人八十岁时,仍弘法不懈,于岱山慈云极乐寺再次宣讲。彼时众弟子有幸将其录制成影,此《佛说阿弥陀经讲记》是上人留存于世的为数甚少、非常珍贵的弘法视频资料。我们将陆续推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以期你我有缘弟子,犹是当时法宴清众,再睹尊颜,再聆法音,慧露同蒙,莲因共种。
以下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四课 文字甄选▼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八圣道分。”
“八圣道”,就是“八正道”。
第一是正见,第二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第四是正业,第五是正命,第六是正精进,第七就是正念,第八是正定。
这个非常要紧,就是叫“三四二五,单七只八”,叫“三十七道品”。这是佛法的总纲,略者就是六度万行,再简略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我们学佛人,基本的佛法要学。
现在,单单讲七觉支、八正道。这八种法叫八正道,因为一丝也没有偏,不偏左左,不偏右右。一丝也没有邪,所以就叫做“正”。照这八种法去修,就可以免脱我们的生死。生死不了,很是危险,必落六道轮回。
“如是等法。”
“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是说“有这样的许多的法”。说到一个“等”字还有了,不单单只有七觉支、八正道,还有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四念处,我们也要讲一讲。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佛而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
四正勤、四如意足,十二种法,加上上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一共有三十七种道品,就叫三十七道品。
“品”就是与种类差不多的意思,比如说三十七种、三十七类都可以。加上一个“道”字,就是指这些法都是跳出生死关头的真道理,所以叫做“道品”。
什么叫四念处?我再给你们讲一遍,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种种的污秽不洁净。不要说死了、烂了都要变成脓血,就是活的时候也全靠一层皮包住骨头。那里面都是臭的,都是脓血屎尿,污秽不污秽?所以要常常想,念这个身体是不洁净的。
▲《檀林皇后九相观》收藏于京都桂光山西福寺
第二是受念处,我也再重复一遍。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受着的,不受就不苦,一受就要苦。人家骂你,就生气。赞叹你,就生欢喜。有欢喜,就会有不欢喜的事情来了。仔细说起来,也是说不尽。所以要常常念,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没有好处,都是苦的。
第三是心念处。
心,有几种的心:一种是肉团心,就是人身体里,心肝的心,那是一团肉块,没有觉性的。
一种是缘虑心,“缘虑心”是攀住的意思,“虑”是分别的意思。缘虑心,实在也是十二因缘里和五阴炽盛里头一样。
一种是真实心,那是一切众生的本体,那是我们永远不会改变的。现在所说的心念处的“心”,是这三种里头的第二种——缘虑心。
一个人对外边的各种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心来分别。一个心(念)去了,另一个心(念)又来了,时时刻刻在改变。境界过了,那个分别的心也就消灭了。同那云里头的电光一样,亮一亮就暗了。所以,一个人应该要常常想念这个心是虚假的,不可以错认作自己的心。当它是真实心,就错了,说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是法念处。法,诸法无常。所以古人修行说:“修行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主人翁。”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真的假的。这个“识”,也还是假的。那怎么样子才是真的呢?要转识成智!转五识为成所作智,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八识为大圆镜智。那么,就转凡成圣了,修行就要修到这样子的地步。
▲明·佛像壁画 现存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四课 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