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大智文殊菩萨圣诞日|历史上,祂们被世人视为文殊菩萨

2023-05-22 00:26:00 发布: 人气:4





农历四月初四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圣诞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

化身,是过去无量诸佛的老师,


称为“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与普贤菩萨同为毗卢遮那如来的

左右胁侍,并称“华严三圣”。




《清凉山志》中问:菩萨何故名文殊师利?答:文殊师利,或云曼殊室利,梵音楚夏也。此云称妙德,亦云妙吉祥。以万德圆明,皆彻性源,故称妙德。生有十徵,见闻获益,故称妙吉祥也。


图片

上图:五台山古文殊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殿内

供奉的千臂千钵文殊菩萨与五方文殊



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菩萨在过去名龙种上尊王佛。《首楞严三昧经》中佛告迦叶,“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曰龙种上如来,十号具足。彼佛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也。”


文殊菩萨现在是佛,名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央崛摩罗经》中写道:“北方去此过四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文殊师利即是彼佛。”


文殊菩萨未来亦佛,名普现如来。《宝积经》说,“文殊于未来成佛,名曰普现,混无量佛土为一净土,以弥陀净土比之,不啻大海毛滴耳。”



文殊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身体,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世人的菩提心,启发我们的般若正见。



1

杜顺大师










简介


杜顺大师(557~640),又称法顺,中土华严宗初祖。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出家后讳法顺,因为俗家姓杜,又称杜顺大师。



图片

神异事迹


大师禀性柔和,操行高洁,为世人所景仰。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宰相,均对他尊祟有加。大师有一些很不可思议的秘行,印光大师在《清凉山志》中这样记述:


有得病的人,大师对着他端坐,不一会儿病就好了。有生下来就是聋子的,大师把他叫过来说话,他的耳朵就能听见了。有生下来就是哑吧的,大师到他面前和他说话,他就能开口说话了。有发疯颠狂的,大师让人按住他,对着他禅定,不一会儿疯子就找回了心,拜谢而去。大师又曾来到河边,跟随的人不敢过,大师带着他们一同涉水,水即断流。


唐太宗召见他说:“我苦于劳热,以大师的神力,怎么替我免除?”大师说:“圣上以德治理天下,小小病疼有什么忧虑的,应该大赦天下,圣上的身体自然安康。”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病就好了。因此赐他封号曰“帝心”。



华严初祖


杜顺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华严。他晚年隐居在终南山,曾作法界观文,感得海会菩萨的现身赞叹。为了验证文章是否契合佛心,他把书投到火里,结果完好无损,没有烧掉一个字。大师所撰著作有《华严法界观门》、《十门实相观》、《会诸宗别见颂》、《华严五教止观》、《五悔文》等,多贬抑浮词,彰显正理。尤其是《华严法界观门》与《华严五教止观》二书,包含了华严宗最初的判教说和法界圆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殊化现


有一弟子名智冲,一日拜别杜顺大师:“上人!我要往五台山,礼拜文殊大士!”大师见他心意已决,就写了封信交给他说:“如果见到文殊菩萨,就能拆开看了。”


智冲到了五台山,深林幽谷,无一不到,偶然遇见一位老翁对他说:“你奔走憔悴,想求什么呢?”智冲说:“求见文殊菩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老翁说:“文殊菩萨长久化身在长安,没有回来,在这里能求到什么?”智冲问:“谁是文殊菩萨化身?”老翁说:“就是法顺和尚。”


智冲转了下脚跟,老人就不见了。他打开信,信上有偈说:“游子漫波波,台山历土坡。文殊祗这是,何更问弥陀。”智冲急忙赶回,大师已经坐化了。



2

寒山大士


又称“寒山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寒岩,与拾得、丰干并称“国清三隐”。


图片

生平事迹


寒山大士隐迹在浙江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一个叫做寒岩的地方,认识祂的人都喊祂为“贫子”。祂喜欢装疯卖傻,却常常语出惊人。


祂常到天台的国清寺去,和寺里大寮的拾得和尚相投契。拾得经常收拾众僧的残食剩菜,放在粗大的竹筒里,等寒山来了就让祂带回去食用。


寒山来到国清寺,有时在廊下独自踯躅,有时叫嚷着开别人的玩笑,有时候又自个儿望空漫骂。寺里的僧人不耐烦,拿杖棒赶祂出去,祂总是翻着身子、拍着手、哈哈大笑一番才漫步离去。


祂行为豪放不羁,头上带着桦树皮做的帽子,身上仅以破衣遮体,脚下则踩着一双木屐,面容枯瘦而憔悴,然而却神致超脱,出语奇特。祂时常在林间村野和放牛的孩子们狂歌大笑,不论别人顺祂或逆祂,对祂好或对祂不好,祂都悠然自得,毫不在意。



文殊入世


当时有一位官员闾丘胤,出任台州刺史,赴任之前得到丰干禅师指点,说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


闾丘胤到任,三天后前往国清寺,打听寒山拾得。僧人回答:“寒山、拾得二人现正在厨房干活。”闾丘胤到厨房,见到二人对火大笑,随即上前礼拜。二人起身就走说:“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随即把手而笑,走向寒岩,不再回寺。


此后闾氏又去寒岩参拜,并送去衣裳药物。寒山高声说道:“贼我贼退!”说着便缩身进入寒岩的石缝中,又说:“劝告诸位,各自努力。”石缝从此密合,没有一点痕迹。闾氏让僧人帮忙寻找他的遗物,只发现祂写在林间树叶及村中人家屋壁上的偈颂,共两百余首,乃汇编成《寒山诗集》,传诵于世。


3

能海法师



图片


《华严经》云:“东北方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具,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文殊菩萨携一万眷属真实地应化在五台清凉世界,因此五台山又被尊为“第二金刚座”。


在近代,有一位显密圆通的高僧,一生与五台山结下深厚因缘,被教内尊为“四川文殊”,他就是能海法师。





a

生平简介

能海法师,1886年腊月二十二日生于四川绵竹,俗姓龚,名缉熙。1924年于四川新都宝光寺出家,后嗣法于佛源和尚,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四世法脉。


法师听闻藏密经典甚富,但内地鲜有传译,先后两次入藏求法,长达七年,备极艰苦,视若等闲,发愿“此世不成,二世再来”,终尽得显密法要,被誉为“当代玄奘”。


法师一生创建了成都近慈寺、绵竹云雾寺、重庆真武山、峨眉慈圣庵、上海金刚道场、五台山清凉桥等多处道场;总合各宗学修要领,弘扬般若智慧,译、著、述无量;在沟通汉藏佛教文化及和平解放西藏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b

五台之缘

法师与五台山因缘深厚。


1934年,法师49岁,赴五台山广济茅蓬(碧山寺)作半安居,讲《基本三学》、《盂兰盆经》后,闭关静修,并译集经论。


也是同年,法师邀贯一老和尚同往朝礼五台。一夜住宿南台,深夜一点钟左右,法师呼贯一老和尚起床,在南台山脚下虔诚礼拜,约一小时,忽见山脚光明四起,白色光明遍照全山,光触人体,全身有舒适之感。贯一老和尚将此事告诉圣培法师,并说“我是老比丘,决不打妄语”,此事川中佛教人士也多有所知。


1935年法师返五台山安居,讲《比丘日诵》等经典。次年再赴五台,住广济茅蓬。四月初文殊圣诞,应请接任茅蓬住持,广开法筵。1937年初,迁至五台山善财洞。


1952年初,应请往清凉桥,深感原属律寺,处境清静,可建道场。次年率部分弟子上山,于清凉桥三昧律师道场故址开始筹建,定名为吉祥律苑。10月在清凉桥开讲《四分律》、《根本阿含》。清凉桥成为法师当时所建立的最主要的传法道场,重在戒律弘扬。


1954年春,法师为广济茅篷大殿毗卢佛装藏,讲《慧行刻意》。返清凉桥安居,培修殿宇,躬亲参加劳作。为新戒授戒,依佛制选十夏以上比丘七人为戒和尚,师自任戒源和尚,戒坛名慧灯堂。次年于清凉桥传戒。


此后十余年,法师在广济茅篷与清凉桥频开法筵,讲经不辍。


1967年元旦,法师于五台山善财洞示寂,世寿八十一,僧腊四十三。


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为题塔铭曰:


承文殊教,振锡清凉。

显密双弘,遥遵法王。

律履冰洁,智刃金刚。

作和平使,为释宗光,

五顶巍巍,三峨苍苍。

閟塔崇岳,德音无疆。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代五台山全景图









图片


回 向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恭迎! 大智文殊菩萨圣诞 | 文殊菩萨最重要的修行窍门
· 大药妙智解疑难(十)
· 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 愿得文殊菩萨加持,开启智慧,究竟圆满!
· 今日小满 ||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没有大满,你知道吗?
· 当你觉醒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我们的“自以为是”
· 【文殊菩萨感应故事】入金刚窟
· 这部经里,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了最对机的修行法门
· 今日小满|珍惜每一次盈满的机会
· 文殊菩萨圣诞特辑|送给学子们的增福开智指南(原创漫画)
· 520话“爱情”,转小爱为大爱!
· 大药妙智解疑难(九)
· 用什么成就一辈子的不平凡?
· 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念观音菩萨很重要啊!
· 文殊菩萨圣诞渐临,祈慧壁纸系列祝学子们凝神静心、福慧增长
· 爱,怎样不消退、不变质、不反目成仇
· 哪怕一生能依止这部经,都是莫大的福报
· 心态不变,命运难改
· 一边干活一边念佛,也能取得成就
· 从物质的生活里解脱出来,为生命找到安歇的去处
· 《童蒙止观》〡修持止观的三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