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修行中闭关和住山等话题

2023-02-09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佛子当以苦为师





我们是修行者,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追求舒适,不要迷失掉。我见师父最后一面时,他老人家非常平静而坚定地说:“我们佛子当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我们都知道佛陀的“以戒为师”,我师父特别讲到要“以苦为师”。


我学佛最得利益的地方就来自于我的苦。这种苦不仅仅是六十年代物资缺乏的苦,也来自于我自己虚弱的身体。从有记忆以来一直到遇到佛法,各种苦都在逼迫着我,那些苦刻骨铭心且时间长久,逼着我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活着应当追求什么。

我们现在物质上有基本的保障,精神食粮也更加地丰厚,几乎汇聚了当今人类的各种技术——视觉的、听觉的来作为法的供养。我们把佛陀圆满的教法,高密度地、琳琅满目地以现在这种最先进的方式来供养给每一个人。像喝红糖水一样,一张口就喝到了。这些法也是,只要我们敞开心灵,佛法“呼”就灌进去了。







图片

莫忘佛恩 莫忘世间







图片




虽然好像很容易我们就学到佛法了,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它的尊贵。这些法是自己在山洞里、茅蓬里,苦苦地思维,也想不出来的。自己苦修若干年,法也不一定会进到你的心里去,不是那么简单的。


现在,我们每天就浸润在佛法的法乳、蜜罐里面,但是不要忘记,弘一大师曾经讲过“勿忘世上苦人多”,世间人很苦的,大多数的世间人是没有佛法的。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享受着佛法,要自己好好修行;另一方面还要把佛法弘扬出去。

有时候我们说在悲悯众生的一滴眼泪中闭关,这是带着悲伤、悲悯的——空性的悲悯;我们也可以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中闭关,那是多么辉煌,那种行愿多么博大啊。所以,我们大家要精进,不仅要能自利,还要能够利他,还要弘扬佛法来报佛恩。


我们天天受着十方供养,活在佛陀的教法里,如果不以佛法来回报佛陀,这就是在造恶业。“斋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只要在了道的路上,祖师、佛菩萨、龙天护法都会护佑我们的。所以,大家要有惭愧心,要鞭策自己。寺院、僧团的存在,都是从诸佛的加持、众生的信心里生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念诸佛的加持,不念众生的恩德,不鞭策自己修行,这就是在造业。修行进步的快慢是个人能力、善根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态度一定要端正。


越是进入修行的状态,就越会感受到过去祖师大德的不容易。我们每天过堂的时候要观想我们在托钵,要忆念曾经的佛陀。我们要心生惭愧,佛陀都去托钵,我们却天天在这儿应供。过去出家人的传统是出家、受戒、学规矩,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自身戒、定、慧的功德成就了之后,身心有了安止处,智慧有了开显,才能够更精进地办道。







图片

闭关和住山

图片







图片




有的人,心得安止了之后就服务大众,报常住恩,在报恩中去体悟甚深的空性,在动中去修稳固的禅定,在动中去检验自己的见地会不会被打乱,这样去修。也有一些人克期取证,去闭关,但在大乘佛教,闭关属于粗浅的,但也得破了初参,开了智慧才可以去闭关。能够闭关,并不代表可以去住山。因为,闭关是有人护关的,而住山却没有。


住山要找到合适的地点,要自己搭茅蓬,还要有好的同参指受处所、作法。闭关、住山是不一样的,有了见地就可以闭关,要是没有功力是住不了山的。到了山洞里面,有可能连自己的肉身都护不住,连那个空间都捂不暖,更不用说修道了。


除了物理空间,还有各种各样的鬼神、山精鬼怪。如果自己的功力、德行,不能让鬼神敬佩,也不能转化外在的四大,是住不了山的。


所以,修行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我们现在能有福报在祖师的呵护下,住在寺庙里,一定要倍加珍惜。


——三参法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关注佛教慧日公众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象王恭敬出家相
· 天上现出的莲花和人间的清净道场,哪个更宝贵?
· 【妙法堂记要】天上幻化的莲花和人间的清净道场,哪个更宝贵
· 高人做事,都要先拿捏分寸
· 佛子心声 | 我和师父的故事
· 披上最坚硬的人生铠甲
· 贤空法师:一天会过,天天会过
· 喜洋洋化干戈为玉帛
· 我们在这里修行,在这里解脱
· 三宝和我们生命的关系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发人深省的百丈警训
· 问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 缅怀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
· “出生死中最为第一”之法
· 《童蒙止观》〡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 一代宗师星云大师度生圆满,世寿97岁
· 安慧狮子恭敬袈裟(下)
· 缅怀星云大师 | 大师的四句话
· 实行人间佛教是弘扬佛法的指导思想
· 经历了数千年的检验,这份真理依然呵护着我们的心灵
· 修行,就是有效的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