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也环保:关爱自然,从心入手

2022-08-23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我们和地球是一体的。因此,如果地球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就处于危险之中。地球健康,我们才健康。

每一年,
至少800万吨塑料垃圾被丢弃到海洋中。


图片

过去40多年,
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60%,
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下降。

每一秒,
人类都在改变这颗星球。
每一年地球失去3690亿吨冰雪......

这是地球
图片


这也是地球
图片


瑰丽多彩的是它,
满目疮痍的也是它。
它很美丽,也很脆弱。

当今时代,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球系统的最主要力量,环境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跟我们的社会深刻地关联在一起,从根本上来说,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息息相关。

世界环保史只有五十年,而早在三千多年前,佛陀就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因此祂在一些戒律中规定,不得染污净水净地,不可割草伐木,对湖泊水源要尽量保护,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适当种树,等等。


图片


佛陀在《毗尼母经》中赞叹了植树的功德:“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我们不仅要植树造福,还要慈爱林中鸟兽。

《佛本行集经》云:“慈心不起杀,饥渴既得解,饮食皆充足,一切悉欢喜,并受如天乐。”如果人们心中充满了仁慈和怜爱,珍惜动物的生命犹如珍爱自己,不仅饥渴会得到解决,还会丰衣足食,感受天人一般的欢乐。


图片
由于《般若经》等经典的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成为中国佛教徒的实践目标。

如果了解了佛陀教法的精义,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佛陀的环保意识比世间任何的环保理念都要深刻,祂不仅在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方面有细致入微的分析,还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即我们的心对环境的决定作用进行了令人叹服的阐释。

图片


《金光明最胜王经》中说:“由爱敬恶人,治罚善人故,星宿及风雨,皆不以时行。”

《大楼炭经》中说:“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贪心促使环境问题不断地恶化。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最根本的是要调伏自心的贪欲。


图片


正如《法华经》所说:“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 在贪欲和无明的驱使下,人们努力地想获得快乐,却因不具足智慧而终将陷入苦难之中。

《佛遗教经》说:“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又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图片
佛教的智慧宝藏之中蕴藏着如此珍贵的环保思想,若想保护自然,必须从心入手。如果我们能够调伏内心的贪欲,懂得知足少欲,才会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心净国土净”,地球环境是人心之外现,生存于怎样的环境,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净化环境与净化人心双管齐下,这是仁者之智。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每一分善念、每一次善行,都是在为自己种下善因。当我们把环保的理念推行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时,所达到的就是惜福的效果。惜福、修福,然后再把福报转换成智慧,对修行人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低碳、环保能够成为我们佛弟子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我们学佛,既要懂得清除心中的垃圾,也要少给这个物质世界制造垃圾。珍爱物理空间,守护心灵空间,努力维护它们的清净,这才是将来净土世界呈现的因。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功德宝藏丨地藏菩萨传(一)
· 菩萨是怎样炼成的
· 星云大师:能克制自己 过于胜他人
· 戒幢清凉,光明朗耀|福城文殊寺壬寅年首届在家菩萨戒传授圆满
· 告诉你一个人见人爱、开心幸福的口诀
· 受菩萨戒的殊胜功德
· 未来的弥勒佛丨弥勒菩萨传(十三)
· 坦荡荡的心
· 修行中如何做到圆融?
· 恭迎“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圣诞〡他的出现,佛陀早有预言
· 佛教为什么不提倡神通?
· 恭迎“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圣诞!愿众生开佛知见、智慧如海!
· 此是菩萨诞生地丨弥勒菩萨传(十二)
· 最崇拜的佛,原来就是你的心
· 洞中打坐开悟,地藏成菩萨 ||《地藏菩萨传》(第34回)
· 人生种种境遇,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 向上菩提路,度生作津梁
· 神变行境丨弥勒菩萨传(十一)
· 呼唤与追寻
· 藕益大师: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