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体,从三皈依里来

2022-06-10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如果不制戒人们是不是就没机会犯戒了?这要怎么理解呢?佛不是一成道就制戒了,《大智度论》中说佛成道后的最初十二年都没有制定戒律。如果那时候有人杀生了会不会有果报?是不是因为佛制戒了才会有果报?不是啊。


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来出世是因缘生法,如来不出世亦因缘生法,性相常住。所以纵使佛法、三宝都不存在了,因果规律依然如故。佛陀以他的智慧能够详细地知道所有的因缘果报,佛陀因悲悯众生而制定戒律,佛陀制定戒律是大悲心的显现。众生不知道轮回,不明了因果,故而犯错。众生不知道而佛知道,佛以悲心的缘故制定戒律,像引路人一样提醒我们哪里需要当心,告诉我们哪里需要停止,这就叫止持。让你停下来,你不停,就“卟咚”掉下去了。


戒体从哪里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受戒的时候,是为了受戒体还是受戒条?这个很重要。如果明白这些了,就会知道我们每天不只晚上讲课的时候在学戒,从慧日寺到现在,我在各个地方弘法,这里面有没有戒体啊?都有啊,有三皈体啊。戒体从哪里来?戒体从三皈依里来的。


住持三宝、理体三宝,这都是讲戒体的。有三皈体才有戒体,戒条是用来守护戒体的。就像你家有个宝贝,有二百五十个小偷,有三百四十八个强盗要来偷、要来抢,你得守住了,别失了这个摩尼宝,守护戒体也是这样的。


道宣律师以大乘的智慧看待《四分律》,也是这个道理。四分律里面很多内容在讲止持、作持,在讲规矩,但是作为佛弟子,最难开显的是什么?是戒体,戒体是不容易发的。要明白心地,不然怎么知道小乘的戒体是什么?得不到戒体的话,其他的都是外在的。参禅也是一样的,要参禅,首先要生出禅的智慧来,没有智慧,光在那里学规矩是不行的,规矩是要围绕着禅堂的宗旨的。

图片
图片


佛陀告诫我们,这种依戒禁而起的妄见叫戒取见。如果生起了戒的执着,是解脱不了的,这也是一种烦恼,属于五利使之一。所以学戒的时候我提醒大家,要柔软地学、要深入地学。戒条看起来好像很容易懂,但是分寸的拿捏是不容易的。最难的就是戒体,戒体难生。我们受三皈依时仪式很简单,但是真得三皈体是不容易的,有了三皈体才会产生戒体,才要用五个戒条来防护这个体,称为五戒。五戒、八戒、十戒,乃至所有的戒都是围绕戒体的。


戒体是大乘体性,具有金刚体性的,是无作称金刚宝戒。所以道宣律师弘扬戒法时,首先要培养大家的认知,要让大家明心见性,并从唯识、天台上,助发第一义谛。明白第一义谛了,金刚戒体就现前了,就得戒体了。


图片


戒定慧是一体的。为什么要发慧?发慧是为了助显戒的体,戒定慧彼此都是有关系的。那定呢?定心澄澈,定是让我们了解戒的体性是什么的。明白了三皈依才能受五戒,若发大乘菩提心才能受菩萨戒。这是不容易的事。能把三皈依理解透彻了,一切佛法的基础就有了,戒定慧都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如果不了解三皈依,就没有皈依体,更没有戒体。皈依体就是解脱体,这个解脱体不显生死不能了。


佛者,觉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是生灭的?什么是不生不灭的?佛者,觉也,觉就是不生不灭的。而我们的第六意识分别心、第七意识末那识、第八意识含藏识都是生灭的。只有达到觉,达到不生不灭,才是佛。明白这些了,但依此心,直出生死,这就是法。守好这颗无漏的心,不让其被外烦内恼所遮盖,这就是僧。佛、法、僧的含义若能明白了,这就叫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有了我们就得三皈体了,就有皈依处了。依这个理体是可以解脱的。解脱是真实不虚的,是要按照理体才能起修的。


图片


我们求戒是为了求戒体还是求戒条呀?戒条是后来才制的。当年佛陀一称“善来比丘”,来人就须发自落,现出家相,得具足戒,就有戒体了。佛陀为了讲戒体,对五比丘要初转、二转、三转法轮,这样才在他们的心底里安立了佛、法、僧,安立了三皈依。安立三皈依的时候他们就得无漏了,就证圣果了。那时候有戒条吗?没有的。那时候有戒体吗?有啊。戒体是因此而生的啊。


——三参法师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Find me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相关文章
· 虚云老和尚开示持五戒的功德
· 我是谁?
· 印光大师:圣贤之学,修身而已
· 倡议 | 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共同发出崇俭戒奢倡议
· 地狱,即在众生的业力中 ||《地藏菩萨传》(第23回)
· 愿你成为生命的勇士,打破与他人的隔阂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三)
· 佛是怎样应众生根基而说法的?
· 北齐佛教造像之美
· 生命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 凭深厚内德赢得尊重
· 世界海洋日|关于守护这颗蓝色星球,我们该给孩子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 第六篇:鬼神可以信奉吗?
· 人类的最大课题,这六个字给出答案
· 高考时间,考场外的家长该怎么“神助攻”
· 这颗糖,还要吗?
· 虚云老和尚关于《楞严经》的开示
· 此生无悔
· 绍云长老:关于用功实修理路的珍贵开示(二)
· 祝所有考生智慧如海,心想“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