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一)

2022-05-25 00:04: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  明·见月老人

弘一律师批注


弘一大师题记


曩见经目,载《一梦漫言》,意谓今人所撰导俗佛书。因求得一册,披卷寻诵,乃知为明宝华山见月律师自述行脚事也。欢喜踊跃,叹为稀有,执卷环读,殆忘饮食,感发甚深,含泪流涕者数十次。因略为科简,附以眉注,并考舆图,别录《行脚图表》一纸(按:《行脚图表》今从略)。冀后之学者,披文析义,无有疑滞耳。甲戌八月十日披诵讫,二十五日录竟并记,时居晋水兰若,弘一记。


师一生接人行事,皆威胜于恩。或有疑其严厉太过,不近人情者。然末世善知识,多无刚骨,同流合污,犹谓权巧方便、慈悲顺俗、以自文饰。此书所述师之言行,正是对证良药也。儒者云: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余于师亦云然。九月五日,编录《年谱摭要》讫,复校阅《一梦漫言》,增订标注,并记。


九月十三日,写《随讲别录》二纸竟,卧床追忆见月老人遗事,并发愿于明年往华山礼塔,泪落不止,痛法门之陵夷也。弘一并记。

图片


【译文】

我以前浏览经书目录,在目录里看到过《一梦漫言》这本书,一直以为是今人撰写的引导世人认识佛法的读物。于是请了一本。打开阅读,才知道是明朝宝华山见月律师自述他行脚参访经历的自传。我看了之后,欢喜雀跃,深觉珍贵无比,反覆阅读,连吃饭都忘了。阅读之中,我深受启发,感动得潸然泪下几十次。因而对这本书作了简略的分段,附以眉注,并参照地图另绘了一张大师行脚路线图——《行脚图表》(按:《行脚图表》现在省略了)。以为后来研学此文的学人减少碍难。甲戌年八月十日(公元1934年)阅读完毕,二十五日抄录完毕并此题记,当时我住在晋水兰若(是年自春至秋,弘一大师居南普陀后山之兜率陀院,自称为晋水兰若),弘一记。


见月律师一生待人接物做事,态度威厉不露恩慈之情,也许有人会认为他过分严厉,不近人情。但是末法时代的一些善知识们,多半没有铮铮刚骨,与世俗人同流合污,还自称是权巧方便、慈悲顺俗,以此来掩饰自己。这本书中所叙述的尊师的言行,正是对治这种末世疾俗的良药。儒家说: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听闻了伯夷风范的人,顽劣之人也会变得清廉,胸无大志的懦夫都会树起雄心大志)。我看这也适用于尊师见月。九月五日,我编写完尊师年谱摘要,又再次校阅《一梦漫言》,增订标注,并写了题记。


九月十三日,写完《随讲别录》两篇,躺卧在床,追思见月老人的往事,并发愿明年去宝华山礼拜尊师灵塔。不觉泪水涟涟,深感佛门气象凋零不振,痛彻肺腑。弘一并记。



事由


图片

康熙甲寅冬〖师年七十三岁〗,离言等诸阇黎及众首领执事,礼请余说行脚,以勉将来。故命管城子①直述始末,繁而无文。


余滇南〖滇南即云南〗楚雄府许氏子。年十四,二弟幼小,不幸双亲相继而逝,苦失所依。伯父年老乏嗣,怜余弟兄,恩育教诲〖师天性最厚,文中“恩”字凡十数见〗。余效写大士像,人呼为小吴道子〖吴道子,唐人,善画佛像〗。性好游览,足不自禁。时天启六年,余二十五岁。一日闻大理府与北胜州接壤之间,有金沙江,近江居民以浣沙淘金度日。遂期二三友,历途五百而往观之,事实非虚,天地造化养生若是。又闻鹤庆府,众山壁立,川原险阻。古有业龙欲沉为海,其东南地势低凹,名曰甸尾,水从此涌,渐将泛滥。有西域神僧摩伽陀尊者,慈悲救生,以锡杖穿甸尾山下数十孔,直透后五里许,总汇为一,泻入金沙江。遇浪穹县文学萧暗初,彼曾在楚乞余大士像,一见欢喜,邀至彼县,遂有孝廉杨绍先等咸来访会。萧、杨是亲,二皆巨富,各有名园。心相契合,稽留一载。


【注释】①管城子:唐代韩愈曾写《毛颖传》,说毛笔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后为毛笔的代称。


图片


【译文】

康熙甲寅(公元 1674年)冬,离言等各位阿阇黎(轨范师。意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即导师),以及寺中众班首领、执事,恭敬恳请,要我述说我的行脚参访经过和事迹,以资鼓励后人。所以就提笔,从始至末,拉杂直述,不加文饰。


我是云南楚雄府许家之子。十四岁时,两个弟弟尚小,不幸父母先后去世。兄弟三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伯父年事已高,膝下无子,对我们倍加爱怜,恩育教诲。当时我曾临摩画了一幅观音大士像,人们都称赞我是小吴道子。我性好到处游览观光,脚步不停。


图片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我二十五岁时,听说大理府和北胜州接壤之处,有一条金沙江,沿江居民以淘沙金生活。我就邀约了二三个同伴,走了五百里路去观光,看到了实际情况,真是大地造化,养育生灵竟有如此方式。又听说鹤庆府,地处群山之中,山势如墙壁耸然而立,河流平坝道路险阻。古时有一条业龙想把它变成海。此处东南地势低凹,叫甸尾,水流到此,积聚受阻,渐将泛滥。


有一印度神僧摩伽陀尊者,慈悲救生,用锡杖在甸尾的山脚处,穿凿了数十个孔洞,深达五里多,把积水导入金沙江。在此我遇到了浪穹县的学士萧暗初,他曾在楚雄请我为他画一幅观音大士像,一见面,很高兴,就邀请去浪穹县。接著又有孝廉杨绍先等人前来访会。萧暗初和杨绍先两家是亲戚,都是巨富人家,各有名园别墅,大家情投意合,因此,我在那里逗留了一年。



萧园还极道人


余二十七岁,乃崇祯元年,于十二月初旬,与众友聚嬉梅园。此园去县二十里,是暗初书室,倚石宝山下,纵广十余亩,植梨数百株,花卉四时可玩。酒阑间接得家音,知伯父望归不至,寿逾古稀已逝,即神惊酒醒,心伤泪堕。一向不信僧道,倏尔发起出家之念,谓众友云:我诚不孝,父母伯恩未报,大逆之罪难逃,今决志出家忏罪报恩,从此一别,不复再聚。众闻皆瞪眸视余,以为发颠。萧暗初云:汝一日不能无酒,何以言出家茹蔬?若果出家,不须他往,吾即将此园奉施修行。杨绍先云:萧兄既施园,日用所需一应在我。亦将所随家童舍予给使。余云:四事①二公成就,乃多生良缘,更祈荤酒莫入此园,薪米莫拘二三,凡云水僧道概愿斋之〖师一生行事,无非为众,作道士时,屡云斋僧,是其端也〗。俱承喜诺,一无相逆。


去园二十里外有一道观,余往拜访,叙说出家。彼一老道士欲诱为徒,见彼动止无规模,谈吐越理,余言暂别,容思回复。见案上供《皇经》②一部,求请园中阅之。彼云:汝非道士,何擅言请经?余即解身衣,易彼道服。彼云:既尔是真出家,可以请去。余回园对经礼拜,自更名曰真元,号还极。


【注释】①四事:四事供养之意。分别指饮食、衣服、卧具、汤药。②《皇经》: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


图片


【译文】

我二十七岁那年,正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二月初旬,正与诸位好友相聚于梅园游玩。此园离浪穹县城二十里,是萧暗初的书斋所在地,背靠石宝山,面积有十多亩,种了数百株梨树,四季都可欣赏各种花卉。大家欢饮谈笑,兴头正浓之时,我接到老家来信,告知伯父一直盼望我回去。他七十岁刚满不久就去世了,未曾等到见我一面。当下我受到极大震惊,酒也醒了,伤心地哭了。我从来不信佛和道,这时突然发起出家的念头,就对众友说:“我实在不孝,父母和伯父之恩未报,大逆之罪难逃。现今决志出家忏罪报恩。从此一别,不复再聚。”大家听后,都睁大了眼睛望着我,以为我发疯了。


萧暗初说:“你一天都离不开酒,怎么说起出家吃素的事?如果要出家,不必到别处去,我把这座园子奉送施舍给你修行。”杨绍先说:“萧兄既然奉施了园子,以后日用所需之物,一概由我包下,并把我随身的家僮施舍给你听便差使。”我说:“出家后的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幸蒙二公成全,实属多生良缘。我还要祈请你们今后荤酒不要再带入此园。柴米就不限多少了。凡是行脚僧道,我都愿供养斋饭。”他们都欣然答应下来,没有丝毫碍难。


图片


离此园二十里外有一座道观,我前往拜访,叙说了我想出家之事。该观的一位老道士想诱说我做他的徒弟。我见他举止没有威仪规矩,谈吐又不合情理,我就说让我回去想一想再来回复。我见他桌案上供着一部皇经,就想请回园中阅览。他说:“你不是道士,怎么能随便说请经呢?”我当即脱下身上所穿之衣,穿上了他给的道袍。他说:“既然你真出家,可以请去。”我回到了园里将经卷供在案上,顶礼膜拜,自己改名为真元,号还极。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防蚊有妙招
· 把自己困在这个编造的游戏里,冤枉吗?
·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 转对境为道用
· 从此,苦海可出,圣贤可成。
· 印光大师:人有实德,天必有奇报
· 如何才能光宗耀祖?
· 一朝春尽,红颜老
· 三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 修行人,这个缺点一定要规避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4)
· 努力与佛保持无线充电状态
· 直趋菩提
· 心灵的束缚谁来解?
· 梦参长老:每个人的通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 在码头被骗光钱... ||《地藏菩萨传》(第22回)
· 轻轻松松,榜上有名!
· 请地藏菩萨改变噩梦
· 去“看看”前世今生!
· 从嬉皮士到闭关的苦修者,他们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