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体

2022-05-22 00:03: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情与非情境

皈依

图片



在寒春的夜幕之中,瑞雪静静地降下,如朵朵山花悄然绽放。学佛时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智慧体很奇特。比如有关皈依很重要的一句话叫“情与非情境”。皈依仪式上,师父都会开示:什么是佛宝、法宝和僧宝,什么是住持三宝、理体三宝和自性三宝。师父讲清楚了,受皈依的人听明白了,才得皈依体,这是很严格的。想要得到上品的皈依体,一般需要先在寺庙里住很久,不是几分钟的皈依仪式就可以完成的。


图片


注释:

三宝的种类:

《戒疏》云:

“有四种三宝:一理体者。如五分法身为佛宝,灭理无为是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是僧宝。”

“二化相者。如释迦道王三千为佛宝,演布谛教为法宝,拘邻等五为僧宝。”

“三住持者。形像塔庙为佛宝,纸素所传为法宝,戒法仪相为僧宝。”

“四一体者。如常所论。唯约心体义分三相,如《涅槃》说三宝同性等。”

宋朝灵芝律师在《补续芝园集》中开示,总结四种三宝:

众生妄念,天真本具,一体三宝也。

诸佛果德,清净无染,理体三宝也。

乘时利见,启迪群庶,化相三宝也。

垂裕后世,流及无穷,住持三宝也。

图片

/

/

图片
图片

PART.01


世间人学手艺需要先用三年的时间来磨练心性。经常听一些老人讲,学徒的时候前三年什么也学不到,每天做的就是洗衣服、打扫卫生、买菜、烧饭等粗活。过了三年以后,才有机会到柜台上熟悉业务。过去宁波、苏北等地到上海去学徒的人,基本上都要经历这些。宁波的大银行家都是这么历练出来的。那三年实际上就是磨炼心性、观察人品,人品不错,才有机会进入主流行业。


学世间的手艺都先要磨炼三年,皈依这么宝贵的事,是不可能几分钟就听明白的。但仪式是必须要做的,越往后,仪式会越来越简单。皈依靠什么?靠缘份,靠师父的威德、愿力。


图片


能现量地为你直指心性的人就像现场在为你介绍佛是谁一样,把佛介绍给你了,让你直接跟佛链接上了——就像说“你们俩认识就可以了,不用找我了。”那样佛就可以度你了,自己的佛性也会度你了。讲清楚三皈依,是不容易的,但授三皈依的人必须得懂三皈依。三皈依的仪式再短,授三皈依的人也要明白。


出家人能真正透彻地理解三宝,这也是不容易的。若理解透彻了,再去给众生授三皈依,他才会有三皈体。如果授皈依的师父都没三皈体,信众哪会有三皈体?这就叫“一盲领众盲,相牵入火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ART.02


怎样形成三皈体


要具足僧相,我们首先得真正明白三皈体是什么,然后再去行持——此是正觉我依止,此即是法我奉行,于此中得清净我皈依。要行持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状态里,这样,现前的僧宝才是人天福田,三宝才会发挥功用。


图片


佛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除了正觉还有“无上”,还有“正等”,这个“等”就厉害了,从正觉这一点辐射开,要到“正等”的正觉,那是不得了的。修行这条路最重要的是方向要走对,无论正等的量达到多少,首先要有正觉,有正觉才能真正皈依佛。


图片


法性常住,这个法性到底是什么?僧的体是依靠什么形成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戒体。一位僧人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其身上戒定慧的法性有没有流露?都是有的。这样理解三宝,我们三皈的体才会形成。实际上佛法是始终围绕着三皈依这个主题的。


图片


凡是众生皆有其心,

凡有心者皆有正觉,

正觉即佛。

自心清净即是佛,

净念相继即为法,

六根清净乃为僧,

宁舍生命,皈依自性三宝;

不为外惑、不为内扰,即为降魔。


图片

如此地依止佛宝、法宝和僧宝,就会得到清净,理体的三宝就会在生命中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地拥有殊胜的上品三皈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ART.03

解脱的情与非情境


皈依的时候,师父讲的有三宝所依、三皈依时的场景、师父开显的情与非情叫做境。


在寺庙这个三宝地里皈依是最好的,在这里所有的情与非情境形成了一个生命体,这就是三皈体。这个三皈体,是苦海中的舟航。无表色是它的体性,坚固、无漏是它的特质。依靠着这个三皈体可以渡过生死苦海。五戒、八戒、沙弥十戒乃至大乘的体都不离这个三皈体。


图片


戒体是超时空的


为什么道宣律师把《四分律》判为大乘呢?因为他是从戒体的角度来判的,这个无作妙体是大乘的。很多人不明白,觉得《四分律》是小乘,实际上一代宗师道宣律师能抉择出这个戒体来,能够弘扬这个戒体,是了不得的。我们只要放心地传承就可以了,这个戒体是超时空的。


戒的分类有别解脱戒、定共戒、道共戒。从禅定里面得到的,叫定共戒。如果我们能从智慧里面领悟到《心经》所讲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般若空性,能够觉悟到般若的体性,就能离言辞分别,超越生死轮回。


图片


住一劫不能增其义,减一劫不能损分毫。当觉悟到这些了,那我们就有资格给众生授三皈依、五戒、八关斋戒、小乘戒、大乘戒,乃至无上乘戒。倘若只流于形式,自己并没有觉悟戒体,在道上和定里都没有见,从补特伽罗传里也没有证得,就会自误误他。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END -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清华大学博士:人生在世,不去了解佛教是一件憾事!
· 那一声“能持”,就把我们的生命跟佛连结在一起了
· 转小向大,发菩提心
· 每过一夏,增长一岁
·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 【茶香慧日寺】:皈依僧的意义
· 今日小满 ||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没有大满,你知道吗?
· 当东方极致之美登上国际时装周 | 世出世间,我们的缺的是法,还是修法的状态?
· 给准提菩萨打个电话
· 【国际茶日】在兰若,一杯清茶,禅意几许?
· 小满 | 一个富有哲理内涵的节气
· 国际茶日 | 在一盏茶中安立身心
· 佛源长老 :当和尚的真实模样
· 以水为喻,你是哪种人?
· 尽孝,可以改变命运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3)
· 你要努力成为茫茫苦海的梯航
· 圆瑛大师:杀生与放生,中有大祸福
· 为什么要写修行笔记?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