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在兰若,一杯清茶,禅意几许?

2022-05-21 00:04:00 发布: 人气:6


国际茶日

International

Tea Day


图片



2022年5月21日

第三个国际茶日

(International Tea Day)


图片

视频:慧日传媒《禅茶》


“国际茶日”是中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它的设立,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肯定了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及在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


图片


4月29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专访中提到:


茶之国饮,千古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长期传递着千年古国“茶马古道”文化,展现着“平等、包容、互鉴、分享”的和平理念。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图片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茶架起了世界各国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对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下,中国茶在世界上已成为友好的信使和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


图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图片

上图:中国浙江四明山上的茶园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堪称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在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杯茶的成就并不容易,从采摘到喝茶,中间至少要经历十来道工序。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茶更注重“品”——什么茶用什么水泡,甚至用什么柴火烧,都非常讲究。柴火不同,烧出来的水味道会不同。这种微妙精细,也是儒家所说的“道心惟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道心喝茶,方为茶道。所以在中国文化里,喝茶跟礼仪、修养、品性联系在一起,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生活观念和生活艺术。


图片


“自古丛林,茶汤盛事,天下衲子,参究悟道,吃茶明心。”茶与禅门因缘深厚。


禅门饮茶起源于初唐时期,泰山降魔藏禅师为开创者。唐《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图片


此后,百丈禅师制禅寺清规,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煎茶法纳入禅门礼仪,称为禅寺煎茶礼仪。到了中唐,茶风禅风并行,形成了“寺必有茶,僧必饮茶”的禅茶风尚。


图片


有“赵州古佛”之称的从谂禅师,就以一句“吃茶去”接引四方学僧。新来的,让“吃茶去”,来过的,也让“吃茶去”。一句“吃茶去”,就把从天南海北来的人都安顿在道场里。


图片

▲ 宋刘松年《撵茶图》中的部分点茶工具:茶磨、茶炉、茶瓶、茶盏、盏托。


到了宋代,煎茶法与点茶法相结合,出现“煎点”二字。煎点,不仅是唐代煎茶法和宋代点茶法的合称,也指禅寺中煎汤和点茶的具体礼仪,是宋代“客至点茶,欲去煎汤”待客俗礼的宗门化。


宋代宗赜禅师辑编《禅苑清规》,对唐宋以来禅门“煎点礼仪”做了详细记录。宋代的禅茶文化也输入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之一。


图片

上图:宋代点茶

图片

上图:抹茶


(注:唐代煎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图片

禅门对茶汤礼仪十分注重。正如《禅林备用清规》中所说:“禅苑清规,始自百丈制礼作乐,防人之失。礼以立中道,乐以导性情。香烛茶汤,为之礼;钟鱼鼓板,为之乐。”将茶汤礼仪提升到“礼乐”的高度,可谓推崇备至。


图片


禅门里,茶也叫禅茶,即茶演法,借水澄心。


端起一杯茶,不管大碗小碗、白瓷玻璃,也不管红茶绿茶、普洱龙井,茶不能空喝,要参:谁在喝茶?不忘失正念,喝茶就能喝出觉悟来。

图片


茶能供养我们清净的佛性,越是新鲜,越是好喝,越是赞美我们的佛性。佛性就像镜子,甘甜苦涩,什么味道都能反映出来。所以吃茶,一吃茶就知道,男女老少,佛性没有分别。


图片


虚云老和尚五十六岁时在高旻寺打禅七,有一天泡茶,开水溅到手上,茶杯落地,应声破碎。老和尚疑根顿除,恍然大悟:“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没有天,也没有地,这是禅宗形容开悟的状态。生命与天地合一,没有彼此,就是“不二法门”。修行,就是从有你、有我、有彼此的凡夫状态,修到这种“不二”的状态。

图片


所以茶是禅门中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同一壶茶,如果带着凡夫心,进入贪嗔痴的串习,就不离轮回;而如果带着禅的智慧,回归本心,那就能在氤氲茶香里迈向觉醒。


图片


虚云老和尚普茶开示:


我们本来天天吃茶,何以今天名“吃普茶”呢?这是先辈的婆心,藉吃普茶提醒大家。


昔赵州老人,道风高峻,十方学者参礼的甚众。一日,有二僧新到,州指一僧问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州云:“吃茶去。”又问那一僧云:“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州云:“吃茶去。”院主问曰:“不曾到,教伊吃茶去,且置;曾到,为什么也教伊吃茶去?”州云:“院主。”院主应喏,州云:“吃茶去。”如是三人都得了利益。后来传遍天下,都说:“赵州茶”。又如此地云门祖师,有学者来见,就举起胡饼,学者就领会了。所以天下相传“云门饼”、“赵州茶”。


图片


现在诸位正在吃茶吃饼,会了么?如若未会,当体取吃茶的是谁?吃饼的是谁?大抵古人念念合道,步步无生,一经点醒,当下即悟。今人梵行未清,常常在动,念念生灭,覆障太厚,如何点法,他亦不化。


图片


所以诸位总要放下一切,不使凡情妄念染污自己的妙明真心。古人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现在吃花生,若不知吃花生的香味,就同木石;若知花生的香味,就是凡夫。如何去此有无二途处,就是衲僧本分事。纵然超脱了这些见解,犹在鬼窟里作活计。大家仔细!放下身心,莫随节令转,直下参去!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以上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小满 | 一个富有哲理内涵的节气
· 国际茶日 | 在一盏茶中安立身心
· 佛源长老 :当和尚的真实模样
· 以水为喻,你是哪种人?
· 尽孝,可以改变命运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3)
· 你要努力成为茫茫苦海的梯航
· 圆瑛大师:杀生与放生,中有大祸福
· 为什么要写修行笔记?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十三)
· 恭敬佛陀所说的一切教言
· 受戒时,心态决定戒品的高低
· 一封来自未能出生的宝宝,写给妈妈的信
· “向上一路”在哪里?
· 如何叩开厚重的福德之门?
· 虚云老和尚安居开示 | 于中止住大德僧听
· 安下心来,好好吃饭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十二)
· 法服的甚深意
· 【茶香慧日寺】体解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