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里讲到,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及五百释迦族女想要出家,但佛陀不许,阿难尊者就代她们请求佛陀。
阿难尊者为什么努力地代摩诃波阇波提向佛请求呢?因为她是那么坚毅,能舍去皇宫的富贵,赤脚奔在大地上,日夜追随着佛陀。从皇宫到广严城,那样长途跋涉,脚都走破了,衣服都被荆棘拉破了,浑身上下都是伤口。因为佛陀没有答应,她们又不能融入群体,总是在离佛陀远远的地方就住下来,佛陀起步了,她们就在后面追赶。
这些富贵的女子当中很多也是阿难的长辈,是疼爱着阿难,抚养他长大的人,阿难尊者实在是不忍心,所以就在佛陀面前代为请求:“摩诃波阇波提,于佛有大恩。佛母命过,乳养世尊长大。”
但佛陀怎么回答的呢?佛说,“我亦于摩诃波阇波提有大恩。”
“若人因他得知佛法僧,此恩难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阇波提知佛法僧亦如是。”
“若有人因他信佛法僧,此恩难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阇波提信乐佛法僧亦如是。”
“若有人因他得归依佛法僧,受持五戒,知苦、知集、知尽、知道,于苦集尽道无有狐疑,若得须陀洹果断诸恶趣,得决定入正道,七返生死便尽苦际,阿难,如是人恩难可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阇波提受三自归,乃至决定得入正道亦如是。”(《四分律▪卷第四十八》)
所以《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里说:“生育恩大,虽百年肩荷,不报须臾,三宝一闻,即酬重德,故唯佛法,可报劬劳。”
01
三宝一闻,即酬重德
THE TRIPLE GEM
“三宝一闻,即酬重德。故唯佛法,可报劬劳。”这四句,不仅肯定了佛法僧三宝的威德,也讲出了剃度女众出家的一个因缘。
所以我们能学佛,乃至能出家,就要发广大心、清净心、殷重心。我们这一生的父母、历生的父母、历代的宗亲,都等着我们以佛法、以三宝之德酬报他们过往爱护我们、长养我们,为我们舍身命、造重业的重德!
佛法的功德就是如是。不管从小乘的角度、大乘的角度还是金刚乘的角度,都有不可思议的威德。
为了开显这个威德真实不虚、不可思议,我们才要深入经藏。经过小乘的修持,去感受、体证,进而发心行持大乘,体解到大乘的无边威德,再进求诸佛果地金刚体性的威德。
这反过来也证明,
我们受佛一条戒,
得一条解脱,
受多少戒,得多少解脱。
得别解脱,得别别解脱。
沾佛法份,即得解脱。
这是互证的。
否则你小乘的功德从哪里来?
小乘的别解脱戒从哪里来?
不经过大乘、金刚乘的体悟,
你就不知道小乘究竟的意趣。
02
小乘、大乘都是诸佛的事业
HINAYANA & MAHAYANA
只要小乘得益的,一定趋向于大乘;只要大乘的功德真实现前的,一定会赞叹小乘,不会轻慢。因为小乘、大乘都是诸佛的事业,都是从诸佛不可思议的方便智慧里流露的。不要以为只有金刚乘是方便,其实小乘道也是佛开的方便。所以不能把小乘完全只理解成小乘,佛法讲体、相、用,小乘就是金刚乘的用。
从《法华经》佛陀开权显实上来说,
“无二亦无三,唯有一真实”。
什么真实?
不忍众生苦,
广利诸群生,
拯救出苦海。
这就是佛陀的真实意愿,
“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