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三十一集(二)
圆教
(一)立名的意义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一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39:35
(一)立名的意义
圆信,是圆常正信。
《止观》:“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无一二三,是遮一二三;而一二三,是照一二三。无遮无照皆究竟清净自在。闻深不怖,闻广不疑,闻非深非广意而有勇,是名圆信。”
上面所说,便是一境三谛的道理。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本无所有,不可执着(空);然而因缘和合,成种种法,如梦如幻,不无虚相(假);究竟唯是一心(中);但举一法,无不具有三谛之理。三谛之理,本悉空寂,所以说“无一二三”,无便是遮,一切都遮,纤尘不立,显真空义;三谛之理,宛然具备,所以说:“而一二三”,而便是照,一切显现,万法具彰,明妙有义;无遮无照,究竟清净自在,明真空、妙有,两不相碍,非但不碍,而复相融,一切究竟,一切清净,一切自在,这是一境三谛的道理。彻法底源,所以为“深”,包含法界,所以为“广”,毕竟不可思议,所以为“非深非广”,对于这种道理,能够彻底信入,不怖、不疑、亦不怯弱,名为圆信。
--- 《天台宗纲要》原文
———
圆教的功用当中,圆伏是“一境三观”,圆信是“一境三谛”,所以这个是可以思议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思议。
“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本无所有,不可执着,然而因缘和合,成种种法,如梦如幻,不无虚相,究竟唯是一心。”一切法有自性吗?这就是空无自性,因缘所有,这是什么有?名假。为什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就是佛性的伟大。
湛然大师就是跟弟子讲这个道理: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讲完就圆寂了。一切法显而无自性的本体即为空;既然万法是无自性的,所以能显万法,称为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圣人就是因为悟到这个道理,所以为圣人,凡夫就是不悟这个道理,所以为凡夫。迷悟有别,乃至为什么立圣人之教?都是从这里来的。
扩展学习资料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于是大觉慈尊,喟然叹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
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然此三谛,性之自尔。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从因至果,非渐修也。说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纲如此,纲目可寻矣。
--《始终心要》湛然大师
对这个一境三谛的道理要彻法底源,彻法底源就是深,包含法界称为广,毕竟不可思议,所以称非深非广。又是方又是广,用这个就能“大方广”了。清凉国师就是听了湛然大师的天台宗之后,通达了天台的见,对华严境界更加透彻了达,于是一生弘扬华严,成为贤首祖师,甚至被拜为清凉国师。
永嘉大师悟得天台见地的时候,六祖大师认可不认可他?认可他的。这就是佛的密意啊,是诸佛究竟的见地,如是如是,所以他老人家说住一宿吧,一宿觉(jué ),不叫一宿觉(jiào)了,我们才是叫觉(jiào)呢。
天台见地深广的智慧,也是契合佛佛祖祖所传的佛的心印,龙树菩萨的《中观》、《大智度论》都是这种见地。这些取经的大师能把这个见地通过文字从印度取到中国来,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恩泽深不深?可以超越时空啊!任何时空的众生,只要有心者,都能与佛陀相遇,都能入佛之家园,证佛所证,我们的佛性跟佛不一不异,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一体。超越时空,无量光无量寿,故名阿弥陀佛。
扩展学习资料
《中论》
龙树菩萨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