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51分钟):
《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二十一课
缘
起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二十一课
第二章、通教
(三)通教的道理
乙、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理六度行
丁、幻有、空二谛
戊、通含别二谛
己、通含圆二谛
庚、别入通三谛
辛、圆入通三谛
(四)通教的因果
乙、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通教的十二因缘,也可以心意卜度,可以语言分别,所以叫做思议;然而从无明缘行,一直到生缘老死,这十二支的因缘,都是如幻如化,当体即空;既然当体即空,那么十二因缘的顺生,也就是无生,十二因缘的还灭,也就是无灭;生即不生,灭即不灭,不生不灭,所以叫做不生灭。
悟公上人说过:“一年学医,能医百病;十年学医,寸步难行。”一个十二因缘,在藏教里,十二因缘就是十二因缘,但到了通教,十二因缘的每一因缘都如幻如化,当体即空。既然当体即空,那么十二因缘的顺生也是无生,十二因缘的还灭也是无灭。生即不生,灭即不灭,不生不灭,所以叫不生灭十二因缘。
在藏教里,只有破了无明,才能“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这个还灭门才能进行下去,但在通教里,十二因缘的任一环节都如幻如化,所以不需要从第一个“无明”开始破,环环都可以破。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等译
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生处。一切凡夫,常随邪念,行邪妄道,愚痴所盲,贪着于我。习起三行,罪行福行不动行,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种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谓业为地,识为种子,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溉灌种种诸见,令得增长。生名色芽,因名色故生诸根,诸根合故有触,从触生受,乐受故生爱,爱增长故有取,取因缘故有有,于有起五阴身名为生,五阴变名为老,五阴灭名为死。老死因缘,有忧悲热恼,众苦聚集。是十二因缘,无有集者,无有散者,缘合则有,缘散则无。菩萨如是,于六地中,随顺观十二因缘。
丙、理六度行
六度的事业,当体即是真空理性,达事即理,所以叫做理六度行。
理六度行,就是在事六度里,又能在理性上见到每一度的智慧的状态。比如在行布施的时候,安住在无我的状态里,没有行布施的我,没有受我布施的人,也不见所布施的东西和布施所应得的果报,这就安住在三轮体空的状态。
事布施本身就很有功德,如果在布施的同时,又能够将生命安住在高超的、理性的状态,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事,要有高超的理去观照,没有高超的理,就会着在事上;但也不能认为,既然理是没有的,那就不去做了,这叫以理废事,以理废事,那就又偏掉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言:“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皆作是念:‘我当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我当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
舍利子,譬如萤火无如是念:‘我光能照遍赡部洲普令大明。’如是一切声闻、独觉无如是念:‘我当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我当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舍利子,譬如日轮光明炽盛,照赡部洲无不周遍,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常作是念:‘我当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我当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
以是故,舍利子,当知一切声闻、独觉所有智慧,比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萨,于一日中所修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丁、幻有、空二谛
幻有、空二谛:俗谛是幻有,指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非有似有,犹如幻事。真谛是幻有即空,指此幻有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当体全空,不须把它们消灭后,方名为空。
这幻有、空二谛,便成真、俗不二,事、理互融,和藏教的真俗二谛相反而不相融的,完全不同。
《大宝积经》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若有众生多所吝业,随其所好,现若干种珍宝财业,各使得所。头目、肌肉、骨节、肢体、髓脑、妻子、群从、车马、奴仆、衣裘,从志所乐皆施与之。若求甘膳、上好衣被,皆令充意各得其所。受诸众生无央数身,法界无量举安无处饱满一切,道智无穷各现其身,在于十方不可限极,因缘方便亦不可尽。以无数身随时现体,开化众生各令得所。若有众生多贪欲者,淫想情色,化现女像端正殊妙;其人见之,喜悦敬向与共相娱,视之无厌如宝明珠,卒便臭秽颜色甚恶,睹是所变心患厌之;便示死亡益用恶见,因为说法无常、苦、空,一切三界犹如幻化无一真谛;闻之则达,便发无上正真道意,逮不退转。
戊、通含别二谛
俗谛是幻有,真谛是幻有即空。这个空,并不是空无一物,也不即是幻有,而是真如理体;换言之,就是但中佛性。但中佛性,其体不空,这便是从空中见到不空。这样通教的真谛中,包含了别教的中谛,因此就称为通含别二谛。
当我们观集谛是不定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这个集。在断集的时候,带入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也是可以转变的,地水火风都可以转变。
所以《楞严经》第三卷就讲到地水火风,“性水真空,性空真水”,依着这个理再往后修,就可以把地水火风重新组合。
我们转凡成圣也是这个道理。即心是佛,就是转变心念。当悟到真谛,住在真谛里,那这个心就跟佛是同一体的,即心成佛、即心是佛、见性成佛。那么,当我们身的地水火风能组合成最优美的状态,安住在如是的状态里时,这就会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最优美的组合,这就是即身都可以成佛。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己、通含圆二谛
俗谛是幻有,真谛是幻有即空,这个空,既不是空无一物,也不即是幻有,也不是通含别二谛中所明的但中佛性,而即是如来藏,换言之,就是中道佛性(不但中)。
这中道佛性,亦称为空,亦称为不空。若称为空,空中便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趣于空;若称为不空,不空也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趣于不空。这便是圆教的中道佛性。通教真谛中,包合了圆教的中谛,因此就称为通含圆二谛。
庚、别入通三谛
别入通三谛,俗谛是有漏,真谛是无漏,中谛是非有漏非无漏。这别入通三谛,其实就等于通含别二谛。通含别二谛中的幻有为俗,就是这里的俗谛;幻有即空为真,就是这里的真谛;幻有即空中所有的真如理体——但中佛性,就是这里的中谛。这真如理体,是超出空、有,别显一中的,所以就成为别教的中谛。
辛、圆入通三谛
这圆入通三谛,其实就等于通含圆二谛,通含圆二谛中的幻有为俗,就是这里的俗谛;幻有即空为真,就是这里的真谛;幻有即空中所有的如来藏——中道佛性,就是这里的中谛。这如来藏,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趣入于此,所以就成为圆教的中谛。
通教的利根可以通到别教和圆教,别教和圆教也能够摄于通教。
当我们学习藏教的时候,我们的凡夫相是很硬的,刚强难化,但通过观察,以佛的智慧功德,通过我们戒定慧的照耀,慢慢就发现,那个刚强的我、横冲直撞的我、特别真实的我,好像开始不一样了。
所以修行怎么样叫进步了呢?一个人调柔了,看问题多角度了,对待问题不钻牛角尖了,就是进步了。修行就是把我执的石头用智慧的火慢慢加温,加温成液态、气态,最后融于佛光中,超越生老病死,进入涅盘的状态。
(四)通教的因果
通教的因,是体空观。观察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这就包括了我们的世界和身心),都是因缘所生,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亦不是自他共生,亦不是无因缘而生。
所以修行,就是入佛法的状态去观。当我们用佛法来照见“我”的时候,这样分析,实际上就是在增长智慧,慢慢地法身慧命就能够生起来。
这里静权大师比例子说,嗔恨不是我们本有的,我们的生命并没有嗔恨的底色。那这个心是从别人那里来的吗?也不是,我们对着石头骂,石头就不会生嗔恨心。
所以说有理嗔、无理嗔,这个嗔,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就发现,藏教还是能够推的,但通教一点就过去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已经养了很久了。
通教的体空观,观一切法,当体是空,不须分析。这样观察,可以破人我执,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槃。这样的分析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实际修行。
这个“我”,如果我们现在不用佛法的智慧宝剑去破,等到死亡来临再破是来不及的。而且这破的不仅仅是“我”,这个所谓的“我”的壳子下面,实际上还养着一大堆鸡(贪)、蛇(嗔)、猪(痴)、蜈蚣蝎子(自性中的极重罪障),我们的生命是很复杂的。
所以佛陀一方面鼓励,哪怕自己修行解脱也是可以的,一方面佛陀也说,一个人解脱,就有八万四千的众生都跟着解脱。这八万四千也是个虚数,就是有无量无边。
当一个人得利益、得清净的时候,天台宗里有一句话,叫“我国清净,他国作乱”。就是说,一个人修行得安止了,他的整个世界都是清净的;那反过来说,一个不知道修行的、没有法依止的人,他的世界就像一个国家在作乱一样,乱哄哄的。
通教的果,是真谛涅槃。这里的真谛涅槃,事实和藏教的偏真涅槃相同。不过藏教的偏真涅槃,是要灭尽一切法,方证涅槃;而通教的真谛涅槃,便是见一切法,当体是空,便是涅槃,不待灭尽方空。
我们要知道,生命很脆弱,人生很无常,所以要早证无生法忍。我们安住在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里,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无生,无生就是无漏。
出家人有一种修法叫“舍去今生”,就是不要指望这一生我再筹谋什么,而是全部投入到佛法里。发这样的大心,才有可能超出这个世间,超出世间,才能度众生。否则自己众生相都很强,还怎么度众生呢?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实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一切皆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