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图片
观看讲课视频
视频时长39:18分钟
藏通别圆 FORIQINGLIANGBAO
《天台宗纲要》
第十一集(二)
(五)六即
一理即,二名字即
三观行即,四相似即
五分证即,六究竟即
用普润大师的六即颂来说明六即的道理,是最为恰当的。大师的六即颂,这样说:
动静理全是 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 杳杳不知归
这是颂理即佛,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言。一切众生,全具佛性之理,这佛性之理和十方诸佛完全一样,所以称“理即佛”。
据理而言,一切众生当下是佛,所以说“动静理全是”。约事而言,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完全和佛性相违,所以说“行藏事尽非”。一切众生,虽具有佛性,而不能自知,因此逐物忘返,长劫轮回,遂令佛性之体,随六尘而流转,不知发真归元。修学佛法,所谓“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所以说“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学佛的人,往往有两种毛病:一种是只知道“动静理全是”,便大言不惭,自谓即心是佛,直踏毗卢顶上行,当下与十方诸佛一鼻孔出气,说什么持戒,念佛,修善,作福。
还有谓:“呵佛骂祖,是祖师家风;魔来也斩,佛来也斩。”言语虽然相像,怎奈“行藏事尽非”,自己到底仍是一个业障凡夫。
还有一种人只知道“行藏事尽非”。自认是一个业障凡夫,哪里有资格学佛?哪里有资格生净土?更哪里有资格成佛度生?这便是辜负了自家的佛性,而不知“动静理全是”。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明白这理即佛颂,便可以对治上面所说的两种毛病。
--- 《天台宗纲要》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动静理全是”,即心是佛,有的人就觉得了不得了,便大言不惭,觉得不用持戒、念佛、修善,作福了,甚至呵佛骂祖了。但实际上是"行藏事尽非”。这个领会不了,还是行在凡夫上,所以就“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所以遇到佛教是不容易的,大家要珍惜,不能当口头禅,一当口头禅就不行了,“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还有一种人说:我是凡夫,我怎么能成佛呀?极乐世界我能去吗?这样的人就白白辜负了自己的佛性。
阿难尊者为什么是多闻第一?有人也问佛陀:世尊啊,世尊所说法,皆入阿难心,这多闻第一是怎么样来的?佛说,过去我做沙弥的时候,每天师父规定我背功课,背不了就没有吃的。有时候我背不了就哭,后来被一个老员外看到了,老员外就问,“你为什么哭啊?”小沙弥说:我每天要背经,还要出来化缘,如果背不了经,就不能吃饭。后来这位老员外说:你放心背经,我天天给你送饭。世尊说,护持这个沙弥背经的人就是现在的阿难,过去背经的那个沙弥就是我。所以要想记性好,有智慧,你就要学,要帮助别人。
理即者,偏真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灭会真,灭非真谛。灭尚非真,况苦集道。真谛在因果事相之外,故依衍教,判曰偏真。
--《教观纲宗释义》蕅益大师
Propriety is Buddha.